阿参十三岁了。
是的,之前我有些盲目乐观了。
小少女的一些变化,根本就不是循序渐进缓慢无声的——而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磅礴而至。
这半年来,各种意外让我常常忘记了生气,而更多的是瞠目结舌。
从小她就是一个温和爱笑、不喜张扬、更享受自我世界的小孩,我总觉得她会这样一路长大,青春期也并不会有太多碰撞。
而现在,她开始对抗长辈、批判外界、对爱情好奇,开始变得尖锐、敏感、不屑、隔离自我、审美偏离……
开始琢磨化妆,开始有青春痘,跟我谈起她的好朋友几乎在谈恋爱,开始用一些方式博取身边朋友的关注,开始读爱情小说,开始欣赏跟原来味道不同的男明星,开始刻薄的评价身边一些她看不惯的女孩子……
我不知道在我无觉察的时候,她又懂得了一些什么,而又有一些什么……还没懂。
我欣喜于她的长大,有了更多可以深入对话的空间,同时又担忧这份成长会不会超速甚至偏离方向,带来其他未知的危险。
这让我时刻处于一种“该如何才好”的自问自答中,这种纠结被我掩饰在“沉默”中——我并不想让孩子感知到我的茫然——而这只是我自以为。当我突然发现,其实我的孩子早已洞悉了我的纠结,并且也把她感觉“妈妈的思考很多余”也掩饰在“她的沉默”中时——其实我是充满了无力的。
我并没有拥有一个肆意妄为自在飞扬的青春期,对此我既有遗憾又有庆幸。
遗憾的是,在最该飞扬的岁月我比较胆怯,错过了一些力量的成长,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仍然需要不断的用其他方式补足。
庆幸的是,在最容易跑偏的年龄我还基本在主道上溜达,不需要面对某些悔恨。
我深知青春期生命再次拔节的迷人,让人心醉,同样我也深知青春期的一些盲目却需要付出难以预期的惨烈代价。
我在学习,在成长,我想更多的理解尊重她,让她尽情的感知青春,我甚至希望她能勇敢的尝试一些小小的冒险……可同时,我又不知道我的孩子有没有化险为夷的运气。
也许这就是一个母亲需要面对的最真实的路途:无论我们储备了多少,提前预期了多少,当孩子的一个新阶段来临,我们在貌似淡定的背后,仍然诸多忐忑、担忧、怀疑、自我否定……
然后自我鼓励、寻求答案、继续前行。
还好,我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让自己的生命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让我不必把整个身心陷入“孩子变了”带来的的冲击中。
当我的生命也在成长,我自然也需要关照自我,让自己为了“自我”调整姿势,而不是为了孩子。
自我关照,使我无形中减少了很多对孩子的干扰。少了那些带给孩子压力的“关心”,孩子反而在各种尝试中专注的摸索,在体验中越来越成熟,同时她越来愿意跟我沟通每一个新的发现,与我分享生命每一个新的不同,因为她知道我也在和她一样,在体验着新生命。
"孩子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从属于我们了。
他们在成长,为此需要更多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少一些专断,多一些宽容和爱。
我们不能做那种大权独揽的家长,而应该成为孩子左右不离的伙伴。
孩子需要我们牵着他们的手,却不需要我们指路。
当他们哭泣却说不清为什么的时候,需要我们的陪伴。
即使当他们与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依然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隐私。
当他们对我们和自己都表示拒绝和否定时,依然需要我们接纳他们;
即使当他们不讲理的时候,也需要我们理解他们。
当他们遭遇背叛,心情很糟的时候,需要我们不离不弃——即使他们将救生衣甩在了一边。
当他们把我们推到理智的边缘时,依然需要我们镇静安静的倾听——即使当他们要求我们发表意见时,我们也要先倾听他们,别轻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解读他们的想法。
当他们健忘或心不在焉时,更需要我们的原谅。
我们要理解,这些都是由于荷尔蒙在发挥作用。
他们需要我们允许他们放肆一些,允许他们小小的违逆我们。
我们要明白,这是一个健康的发展过程。
他们不想再做我们的宝宝了,而需要我们告诉他们——你可以开始走自己的路了,不管前途多坎坷。
由于这是孩子初次展翅的时期,我们尤其需要做到不用自己的需求和偏见去限制他们。是的,我们可以对他们的飞行方向施加影响,甚至调控他们的飞行速度,但我们一定要面对的事实是:
孩子要起飞了。
在他们不断蜕变、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之前,每一段经历都会给他们的个性留下印记。
我们的任务是与他们相伴,帮他们缓解苦闷,坚定希望——但不削弱他们对每一场遭遇的切身感受。当孩子迎着一阵阵情感的波涛奋力前行的时候,需要我们陪伴他们,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我们不要去修正他们的生活,这点很关键;相反,我们要对这几年中种种“乱象”加以理解。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创造自己的应对策略。
我们需要用行为告诉他们:虽然你有时感觉自己就像抛锚的航船一样孤单、身体被抛弃、灵魂也丢失了……但我会陪着你,映出你的本真。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你随时可以回家,但更重要的是自由飞翔。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知道自己必须抵抗自负感的介入。
我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还有许多意见要表达,许多智慧要传授……但我清楚自己不该再对你侃侃而谈,好为人师了——孩子,现在轮到你书写自己的篇章了。
孩子事事征得我们同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他们会直接按自己的心意办事——至于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直接取决于此前他们接受了什么样的教养。
如今我们必须抛却一切幻想,不要认为自己还能对他们的生活施加什么控制。
我们进入孩子生活的唯一途径,是重新建立自己与他们的联系。
我想自信的对自己和孩子说:
如今我可以安安稳稳的坐下来,好好的欣赏我的孩子了。
我可以松一口气,不用再坚守原来的岗位了,你愿不愿意同我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我可以做你的好拍档?”
我庆幸自己及时的重读了这本《父母的觉醒》,这是我最爱的教育心理学书籍之一。
带着重读经典后获得的全新而又并不陌生的认知,我重新调整自己,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转化。
我在慢慢松弛,慢慢尊重生命的节奏。
能与孩子共同体验青春期,能经由孩子再走一次青春,这是生命最奢侈的礼物。
于是,这个小长假的第一天,我再次发出邀请:“走,请你看电影去。”
阿参明显意兴阑珊:“妈妈,最近看电影有点多,鸡汤太多,我都快吐了……”
也是,最近新片云集,《一出好戏》、《奇迹男孩》、《李茶的姑妈》……等一众老少咸宜的片儿,已经早被我们打卡完毕。
我继续邀请:“今天看《悲伤逆流成河》。”
阿参眼睛立刻亮了:“……郭敬明??我可以看?妈妈你消息够快的啊!”
我继续淡定:“那当然。我看郭敬明的书也不是一两年了我跟你讲。”
嗯。组成同盟。出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3868/e1963481408b13f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