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时光
《山河之书》

《山河之书》

作者: 絮絮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7-07 22:09 被阅读0次

从《文化苦旅》开始,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的余秋雨书系十八卷这两年陆续读了这五卷,大师的作品果然不一样排版设计大气精美,印刷字体比通常书本的字体都大一些,读起来视觉毫不费力,纸张也不是刺眼的白而是有些暗黄的页面,对于缓解眼睛的疲劳,提高阅读的舒适感体验极佳。

更让人心怡的是这位著名的文化大师的书没有任何晦涩难懂,每一篇文章篇幅不长,阅读的感觉像是在聆听讲台上一位儒雅随和的长者讲故事,有趣、生动、吸引人想一直听下去。

《山河之书》这一卷,描绘的是中华大地辽阔版图中二十七处美丽山河,每一篇都是行走中的风景和风景中的文化。

贵州西江苗寨的美丽姑娘,巧笑嫣然间唇齿轻吐:“我们是蚩尤的后代”。世代相传的苗族史诗,奉若神明的枫树,历史与传说在这里代代相续。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一个距今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苦思冥想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并且注定已经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工程。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这个地方在中国古代叫做“西域”,这片看似荒昧的土地,曾经有最华丽蓬勃的生态文明,它无比深厚又长久沉默。莫高窟藏经洞事件,以及藏经洞之外的壁画和雕塑,无数次被争抢、被掠夺、被毁坏,历史的疮痛只一句话可描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天一阁,在现存古代藏书楼中,论时间之长,它是中国第一,也是亚洲第一。天一阁创始人范钦,诞生于十六世纪初期,他对书不讲理由的痴迷把藏书当成了一项工程,更是把自己的意志行为变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家族遗传,范氏家族几百年传承接力沿袭了祖先的遗志,子子孙孙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继续维护和保存,终于走到了近代的藏书楼历经浩劫竟又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炸弹之下。

……

读起书中每个故事,每页篇章就好像在眼前推开了一扇巨大的窗,窗外的风景无不让人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每每心潮涌动。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那些渗透了历史文化的美丽山河,实在太值得我们去行走,去触摸,去聆听,去探索。即使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一一用脚步去丈量,那么至少翻开书,在大师们字里行间文字的引领下用心感受!

相关文章

  • 山河之书

    蚩尤的后代 我本是树 西域喀什 都江堰 废井冷眼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三峡 白发苏州 杭州宣言 黄州...

  • 《山河之书》

    从《文化苦旅》开始,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的余秋雨书系十八卷这两年...

  • 山河之书

    余秋雨的散文,一读就不容易拔出来。 他写都江堰,不说都江堰的宏伟坚固,却说这水撒野咆哮,让人心魄俱夺,却没有一滴水...

  • 建设美丽家园,续写千年宣言——读《山河之书》之《杭州宣言》有感

    建设美丽家园,续写千年宣言——读《山河之书》之《杭州宣言》有感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山河之书》之《杭州宣言》...

  • 读书感受:寻觅中华文明,畅游美好山河---读《山河之书》之感

    寻觅中华文明,畅游美好山河 ---读《山河之书》之感 王炜毅 ...

  • 《山河之书》——随览山河

    机缘巧遇偶获山河之书,细细品来,似写完我华夏半壁江山。然这半壁山河之中,作者夹杂诸多情愫,自豪与屈辱,骄傲与低微,...

  • 山河之书随笔

    小憩之后再手拾文书,无胜欣喜,似久违之光与华露,若久旱之甘露,初逢日月之华光。使之思维腾跃,想之淼袤。 游荡凡间已...

  • 《山河之书》笔记

    今晚终于有时间,我顺手拿起书桌上《山河之书》,这是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已经读过几次了,每一次读还是会被深...

  • 《山河之书》书评

    “山河之书”--颇具气势,既有歌赞山河之意,又有探究历史之名。十五年前有幸当面聆听余教授授课,还留下的唯一...

  • 海滨:山河之书

    站起来就是一座山,躺下去就是一条河。置身于十三朝古都西安,仰望巍峨秦岭,那是一座父亲山;行走在八百里秦川广袤的土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河之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nh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