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着办公室的花花草草,下午我回了一趟学校。虽然养的基本是多肉类,但也架不住长时间的放任,花草们很有些萎蔫。于是修剪、浇灌,想着还是要多来看看,不枉它们日常与我的陪伴。
办公室在四楼,转头便能看到窗外的风景。只见一忽儿浓云覆盖,一忽儿白云蓝天,自个儿就玩转了天空的多彩。终究按捺不住,往外挪步,为之留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84453/d4e779edf92baf8d.jpg)
既来之则安之,坐定下来之后便开始阅读。偶然翻到了杨锦慧撰写的《张爱玲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电子书,就读了下去。张爱玲,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散文以及电影剧本等作品,但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余秋雨语”。由于出生的家庭原因,她从小就敏感、孤独,虽轰轰烈烈地爱过、恨过,却更多地藉文字来酣畅表达。当读到她的母亲黄逸梵去世后将一大箱古董寄给张爱玲,张爱玲为此大病一场、悲痛不已时,我也忍不住热泪长流。张爱玲对于父母的情感是复杂的,张爱玲之所以成为我们大家熟知的张爱玲,与父母给予她的影响是很有关系的,尤其是母亲。母亲的情绪稳定是家庭的福气,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良好的帮助。对比张爱玲,她的弟弟张子静更为不幸,可谓“父不疼,母不爱,姐不亲,姑不怜”,在这种凉薄的环境下长大真的不易,张子静能度过平庸、温厚的一生,也是很努力了。
所以,我读张爱玲传记,联想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父亲可以说是才学深厚,张爱玲在回忆与父亲相处,对父亲陪伴她阅读这一件事上是很愉快的,父亲奠定了她与文学联结的基础。而他们的母亲是时尚而活跃的,崇尚接受新事物,在艺术方面有天赋。如果两人合力经营好婚姻与家庭,再加上他们优渥的经济条件,定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后代。可惜,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在人格方面也是不健康的,而造成的原因也是由于祖母李菊耦不当的教养方式。而张爱玲母亲黄逸梵,那么聪慧灵秀的女子,却在不幸的婚姻里选择了对子女成长的放逐,她甚至没有好好管过张子静,跟张爱玲的交流也常常带刺。唉,让人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