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保持平常心写作,能写就多写,能发就多发》,谈到一个问题:文学期刊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文学,也就是说那些编辑喜欢什么,就发什么。他选择名家就只发名家,和作品的质量关系倒是不大。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发自己的公众号和其他平台,创造自己的文学,而要受到别人的左右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自己拥有权威,拥有自己的受众呢?
就当下的局面看,发互联网比发文学期刊受众广得多,因为大家都不订阅杂志了,却有很多人都在上网。文学期刊小圈子化,个人审美倾向严重,关系倾向严重,作品的质量却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而且这样也形成了一个悖论,新人的稿子发不出来,无数新人也就失去了成为名家的可能性。就像你去找工作,他要求你五年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找不到工作,但既然找不到工作,又哪里来的五年工作经验呢?
前段时间我投某刊物,看某名家发了一万多字,我以为他家可以收一万多字,也写了一万多字的文章投过去。等了三个月没消息,一看上刊物的都是名家,但对方在征稿时,并没有说过“只发名家的稿子”。我去询问,对方给我的反馈是文章太长,我心想,名家的长文章可以发,我们普通人写长了,却给你个理由文章太长,这是什么道理?
现在我也想明白了,刊物不可靠,就不依赖刊物,自己写,自己在网络平台上发发,自娱自乐,不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