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一章课堂的困境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一章课堂的困境

作者: 吉林付巍巍 | 来源:发表于2022-01-19 09:11 被阅读0次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情、动作、言语,对教师提问的反应,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学习过程中独特观点、学习风格、学习状态的变化过程、学习成果等。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上,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的学生大量存在,造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加,厌学学生的比例不断攀升,这是我国当前课堂最大的困境。p3

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

虚假学习就是“假装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进而逃避学习虚假学习的情况,从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大量存在,一直持续到初中二年级左右,虚假学习的学生逐渐沦为学困生。

说到虚假学习的时间段,不禁让我想到了本班的孩子。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时课堂上表现特别积极,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投入学习,而是他们凭借学前阶段的知识储备自我的资料在老师面前进行展示,以获得老师的认可,同学的羡慕。随着课程的深入,尤其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出现了全国疫情,所有的孩子都要在家庭中进行线上授课。如果家长疏于管理,再加上孩子没有很好自控力和学习积极性,课程自然就落下了。再加上平板和手机的使用,让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能够很好的专注。所以,在开学班级内就出现了许多的学困生。也就是说原来虚假学习的那些学生提早的暴露了出来。

文中提到的那些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跟不上教师节奏,但为了避免教师惩罚,那会在课堂上表现出非常遵守纪律,不断对教师察言观色,与老师高度配合紧,跟着教师的步伐,不对老师的教学造成任何干扰。p4

这让我想到了班级内上课认真听讲,却从不参与发言的一些女同学, 他们的作业尤其是语文总是那样的干净工整。他们总是默默地、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对教师的授课进行任何的干扰,但也不参与课堂的活动。但最后期末考试时,尤其是数学学科,成绩就不如那些淘气的男孩子。而那些男孩子平日里,不是调皮捣蛋,就是偶尔不交作业。原来总是以为他们不够聪明,现在才知道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学习。他们课堂表现也就是我们说的“人在心不在”。

学困生成因模型:投入学习,遇到困难,发出求救信号,无回应,未完成学习任务,受到负面评价,失去信心,放弃。p4

在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上,老师很难发现孩子的“求救信号”,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教师往往不知情,因此教师没有办法回应学生的求救,学生和学生之间也不允许互动,所以学生一直处理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们完不成学习任务,并且每节课几乎都有大量的新任务压下来,学生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越来越害怕上课,害怕学习。同时,学生还要承受来自于教师家长甚至从外的批评或惩罚的压力,最后不堪重负难以承受,直到选择放弃。p5

如果放慢学习的进度,给孩子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学习这种状况会不会改变?现在,我也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让孩子们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在组内学习,但是这种小组内交流互动的学习状况还有待于提高。学困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遇到的困难,组内发言的仍然是那些优等生。如何借助学习单或预习单上学生都深入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汇报自己学到的内容,还有待于实践。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这些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观光者”,这些观光者很少被教师点名,也很少主动举手与大家分享信息。他们中有一些人还会受到老师的斥责,因为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而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常常在班级中被孤立。

我也尽量避免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这些观光者,许多时候如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都以开火车的形式轮流回答。但你也可以看出那些游离于课堂外的观光者,对于各种活动都缺乏主动性。

随着年级的增加,“隐性学困”不断转化为“显性学困”,低年级遗留下来的学习困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越来越跟不上。小学阶段大量的“隐性学困”进入初中,当学习任务的难度和要求提高以后,这些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就暴露出。

难道我的儿子一直以来都进行着虚假的学习,终于在初中的时候暴露出来成为学困生。

浅表学习是一种以完成外在任务、避免惩罚为取向的学习行为,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作为主,缺乏深度思维加工,因此学习成果多以复制为主,难以迁移和深化。浅表学习的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教师所讲的话他们都认认真真地记录下来,他们就如一同不知疲惫的复读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一章课堂的困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qr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