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陈静静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陈静静

作者: 吉林付巍巍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18:31 被阅读0次

    第一辑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

    第一章 课堂的困境

    陈静静博士在本书的第一章就深刻地指出了教学上存在的虚假学习。 虚假学习的情况从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大量存在,一直持续到初中二年级左右,虚假学习的学生逐渐沦为学困生。这些学生往往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为了避免教师的惩罚,就会以“假装学习”的方式来逃避。 课堂上他们坐姿端正,会与老师高度的配合,紧跟着教师的步调,不对教师的授课进行任何的干扰。在小学阶段因为知识的浅显,他们一度表现为“伪学优生”,因为他们主要靠记忆和反复操练来学习,他们会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记录下老师所讲的内容。在小学中高年级,他们一度是老师眼中的学优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加深,他们会在初二以后出现学习困难和成绩急剧下降。

    陈静静教授通过长期的、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学困生,都经历了这样的蜕变历程:投入学习——遇到困难——发出求救信号——无回应——未完成学习任务——受到负面评价——失去信心——放弃。

    学生通过自身的力量打破这个死循环是不可能的,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上,老师也很难发现学生发出的“求救信号”。长此以往,学习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是大量的新任务不断挤压。越是学新知识越产生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也越来越害怕上课害怕学习。

    课堂困境的归因分析

    一.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缓慢而复杂

    学习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是从问题情境出发,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复杂的思维和互动过程。

    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初产生于“学习困境”,在不同学习情境下可能表现为“迷失概念”,“戏剧冲突”或“两难困境”,这种不能解决、不能突破、不能澄清的状态就是所谓的“认知冲突”。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矛盾状态,并引发探究冲动,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冲突、理解、分析、试错、验证、修正、重构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习者完成头脑中的思维过程,以后还要通过社会互动,到他人那里去寻求验证或者是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倾听他人完善自己的方案,从而更好的解决认知冲突,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这就是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不断持续和深化。

    二.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引发普遍性的学习困难。

    1.教师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喂给”学生。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大,教师难以进行区分,筛选和归纳,会用大量的刷题来弥补

    4.教师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没有跟上,学习进展缓慢,积压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

    5.教学设计较少从促进学生学习角度进行学习设计。

    6.以讲授法为主,学者几乎不主动参与,所有的过程都是教师支配,学生只负责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衰退。

    课堂变革的方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持续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

    首先,从动机情感上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令人身心愉悦充实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常常是忘我的,不知疲倦的。

    其次,从认知的角度上看,深度学习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向高级思维阶段(分析、评价,创造)发展,学习者能够不断自我反思与调整,因此,这样的学习最终是通往自发的创造。

    最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进入深度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而且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陈静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cz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