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活着除了饱食终日之外,必然需要一定的精神生活,而艺术就是丰富精神生活的最佳途径,你可以慢慢去感知,去品味,去思考。这时候,我的生活仿佛打开了一面广阔的天空,看到浩瀚的星辰,湛蓝的天空,还有柔美的月光。
艺术就是一面镜子,它不只是一首歌,一幅画那么简单,它可以照出社会,反观人生。蒋兆和年轻时画了伟大的作品《流民图》,后半生却被迫害,一直抬不起头,而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同样的题材却得到各国的最高礼遇。这不正是反观社会的镜子吗?18岁的王希孟画出了气势磅礴的《千里江山图》,陈先生说,早几年或者晚几年,他都画不出。一个人,在刚成年时,他有着冲劲,有魄力,有胆识,有精力,慢慢的,束缚多了,格局也就定了。画画如此,做人做事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熟悉的伟大画家梵高,生前潦倒落魄,死后名声大起,轰动世界。而如今翻开那早期学画时的作品,无论是临摹还是素描,笔笔充满生命力,即使线条稚嫩,难以收尾,有的甚至是半成品,像《海边的渔夫》,可你仔细端详,还是那么动人,仿佛在看他的一生,那样认真地画着,充满了生命力和热情。难怪毕加索这样说,“希腊人,罗马人,文艺复兴人,都有一个规则在那画画,可是到了梵高开始,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

陈丹青先生在讲座中也提到一些关于艺术的经典论著。“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孟德斯鸠)“一个在劳动的人是最美的。”(米勒)“一幅画配上框子,挂上墙就死掉了。”(毕加索)“年轻人充满希望的青瘦。”(木心)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场景;诱人的未必是情节,而是观看本身。推荐的电影:《再见童年》《小偷》《四百年》《公民凯恩》《一九零零年》《同流者》《八又二分之一》《安德烈 卢布廖夫》《牺牲》。

正如陈先生所说,一切开始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光。我开始观看《局部》这个节目,艺术的气息在向我扑面而来,这个开始真是美好之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