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读书启蒙人?
我们可能都需要一个读书启蒙人。
1
生活在这个号召人人读书的时代,能够安安静静去读书,我们是幸运的。
为了对抗惰性,坚持对读书的热爱,人们提出了组队读书的理念。
各种读书会的诞生遍地开花,但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也许还不是很多。
我们所说的读书,不是学生时代对书本内容的汲取,而是另一种更广意义的对各种知识、常识、认知的摄取。
这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加重要。
因为成年人看似过了学习的年龄,被生活裹挟着,以怎样生存为单一目的,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读书。
可是,当生活的压力或者与自己的设想不符的事情出现,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们极需要一个救世主出现,来拯救我们出苦海。
这时候,读书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永远的救世主,能救赎自己的除了自己,只有书籍。
总有一本书,或者一句话,会让你走出心灵的困境,勇敢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重力。
如果你读过千卷书,走过万里路,也许遇到再大的困难内心都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不会被生活压弯了腰。
真有那么神奇吗?书中真有颜如玉?真有黄金屋?
有人说,“我只要一读书,立马就会沉沉入睡”,似乎书本成了他的催眠药。
有人说,“我读过太多的书,可还是无法改变贫困的生活,反而自己变得越来越酸腐”,似乎读书根本无用。
其实,还是没有选择对自己想要读的书,喜欢读的书,适合读的书。
那怎么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我们还是读书太少,所以不知道怎么选择。
其实,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年龄段,都需要一个读书的启蒙人。
如果有人引领我们走入书籍的世界,也许我们会快速找到我们的读书通道,真正汲取到有利于我们走向更美好生活的养分。
2
梁晓声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中说,他的读书启蒙人是母亲和老师。
他说他并不是一个从小就立志做作家的人。只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带给他极大的阅读享受。他越来越喜欢看小说了。
他的妈妈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她从爱读书的父亲那里听来很多故事,她便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儿子听。
梁晓声就是从听妈妈的故事中,逐渐对文学有了兴趣。
而后,他又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语文老师。老师发现了他爱好故事并有好好讲故事的能力,便刻意鼓励、认可、帮助他,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汲取了更多的文学素养。
在那个书籍缺乏的年代,从听故事到读名著,他差不多把自己能接触到的书都读过了。
阅读习惯很重要,遇到伯乐也很重要。
如果梁晓声不是喜欢读书,他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番景象,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你看,作家也是从普普通通的人开始成长起来的。
每一个人,都有各种潜力。如果机缘正合,也许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不一定非得通过读书成为作家,但从读书中也许会找到自己真正的本色。
3
我遇到有书共读,缘于一个同学的引荐,她在微信里给我推荐了有书。
那时候只是简单的听书,每周一本书,有人领读。
有时候是自己喜欢的书,有时候却是自己听不懂的书。
但听听总比一无所知好。
无论眼界还是心劲,似乎有了很大的改善。
也许是受了书中人物的影响,也许是自己的注意力有所转移。我不再拘泥于生活的平淡与不满足中,不再对生活琐事极度厌倦,不再对自己的一无所获悔恨抱怨。
而是静下心来,从内寻求自己。
后来,我又跟着有书刘主编学写作。他说的“文字具有疗愈功能”,我深有感悟。
当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的时候,竟然会发现自己心思的狭窄,认知的不足。
于是,整理文字的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情绪,梳理了自己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字输出,便需要更多的输入。
读更多的书,成了生活刚需。
如今,读书、听书、写文的习惯,不知不觉就坚持了七年。
我不再自卑,也不再迷茫,不再嫌弃自己没有成效的平淡生活。
4
我们作为一个女人,在孩童的时候需要我们的父母引导,成年后可以引导我们的子女,中老年后可以引导我们的孙辈。
如果来不及做一个爱读书的年轻女子,那就努力做一个爱读书的妈妈;如果这些都错过了,那还来得及做一个爱读书的奶奶或外婆。
想想那些被赋予贬义色彩的“广场舞大妈”,何不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妈!
看着我八十岁的妈妈戴着老花镜读《苹果树上的外婆》,我内心流过很多的欣慰。
每个人都得随时跟着时代进步,才能与社会相融合,才能与晚辈好好沟通,才不会被生活抛弃。
蒋勋老师说,每天花18分钟的时间给诗词。
梁晓声老师说,每天拿出一个小时去读书。
我们实在做不到,那就每天拿出二十分钟时间留给读书。
等读书的习惯慢慢养成了,读书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书籍给我们的滋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我们的生活。
也许一个人走的快,但一群人会走的远,让我们组队读书吧!
如果你没有遇到你的读书启蒙人,那就选择你自己认可的读书会,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何时候都适用。
有书相伴,便不再孤独!
作者简介:胡杨,天蝎座女子。喜欢以小资的情调、温婉的文字将琐碎生活描绘成一幅画,坚信只要有一颗睿智豁达的心,生活到处都是诗和远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