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揭开红木的面纱

揭开红木的面纱

作者: 一亩岐江 | 来源:发表于2021-12-23 14:24 被阅读0次

【开篇】

红木玩家和小白,差别究竟在哪里?

一个深度红木爱好者或老木匠,和一个“小白”在选购红木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小白会纠结于款式和价格,却常常忽略红木的艺术感,或说是红木的美学。红木爱好者和玩家们则能够通过艺术品鉴和材质特性判断出红木家具的真正价值。

小白会说:“我看别人家的红木好便宜啊。”红木玩家则说:“这件红木值点钱。”

小白被价格和款式迷惑,而红木玩家拥有“价值观”。市面上每个红木商家都在讲各种红木知识,但大部分这种学习只是流于表面,花费很多时间去记住“五属八类”、国标材料的价格等等,根本是在做无用功。而能够判断出不同的选料标准、工艺细节、器型苛求和艺术表达形,才是学习红木的根本。

我总结了影响红木家具价值的三大规律:1.气候决定了红木家具的“南漆北蜡”;2.选料和木工的不同标准决定了工艺基础;3.无论明式、清式、新古典还是新中式红木,都离不开对于器型的“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红木领域,只有更精进,没有最好!

第一章 中式风格原理:红木是如何产生的?

在70%的消费者眼里,红木就是“红色的木(家具)”,所以代表老土,代表旧,代表落后。但是大部分红木人都不大愿意去解释和纠正。原因大概是自古以来,红木家具身上就留存着“工匠的基因”的缘故吧!

在本章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红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一是行业层面,按照最新的《红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新国家标准(GB/T 18107-2017))】认定“五属八类二十九种”,可以分为“国标红木”和“非国标红木”。二是产地区别,可以分为东南亚材、非洲材、南美洲材等。三是工艺特点,可以分为京作、苏作和广作(其他也有晋作、仙作等等)。四是风格区分,可以分为明式、清式、新古典和新中式。

那么,红木的基本特征是哪些呢?这和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的理念有关。只有掌握了下面三大要素,才可以了解红木家具:

第一个原理:榫卯是红木的工艺基础,也有人说:榫卯是红木的灵魂。都是在表达红木中榫卯的显著特征!中式家具不能坚守榫卯的工艺基础,再好的材料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

第二个原理:特定材质是红木的外在表象,是红木的骨骼和肉身。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有所谓“五属八类二十九种”。但除此之外,还有民间工匠所约定俗成的木种,比如金丝楠木、铁力木、坡垒木等,也要纳入“类红木”范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海南黄花梨之外,红木基本上的材质都是国外木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对外贸易的产物。

第三个原理:传统中华文化和中式美学是红木的血脉和精髓。没有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没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没有中式美学的精神指引,不能称之为“红木”。

1.1 榫卯是红木的工艺基础

不得不说一则榫卯的公案:

在民国时期日本建筑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大唐古建筑到日本”的嘲讽言论。究竟更老的古建筑在日本还是在中国?

当时日本建筑学家认为,日本到处都能看到大量唐朝风格的建筑,而“整个中国大陆都不可能找到唐朝遗存的木质结构寺庙”,还狂妄地叫嚣“想要看唐代建筑,就来京都和奈良吧。”对于这样的观点,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给了一个事实的答复:

1937年,中国近代研究传统建筑先驱梁思成教授,经过长途跋涉,几经艰辛,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更是盛赞佛光寺为“中国第一国宝”。

这座兴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已经在山野丛林中静候了一千一百多年,而梁柱间的榫卯结构却还是依然十指紧扣,难分难舍。

佛光寺的发现打破了日本学界的狂妄理论,同时也说明了榫卯结构的神奇功用。

为什么国内外建筑学界都关注古建筑呢?原因就在于传统中式建筑家具所采用的榫卯结构。

按照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有无相生,榫(凸出部位)为有,卯(凹进部分)为无。榫卯结构就是“有”与“无”的相生而成。不用钉子,能工巧匠们把两根木头连接起来的方法:一个凹进去一个凸出来,镶嵌进去,形成一种互补。

这样的技术需要高超的思维和准确地测量才能更加稳固。同时,把榫卯工艺应用于建筑里,虽然每个榫卯构件都比较单薄,但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压力越大,它就越牢固。

在古代的木结构建筑上,凭借木材较强的延展力,微小的形变随即能及时恢复,它充分发挥出榫卯构件之间互相结合,互相支撑的作用。

榫卯技术在宋代达到了巅峰,一座大型的宫殿里就有成千上万个构件,千年以来屹立不倒。榫卯在中国木构建筑的应用,主要是斗拱。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特别在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用斗拱,将重量传递到柱础上。古代木匠有一个顺口溜,“横顶千斤竖顶万”,说的就是力学原理,竖起来的立柱能够承受十倍以上的横梁受力。这种复杂又精妙的榫卯设计,成就了一座座像“佛光寺”一样的殿堂级建筑。历经千年,惊羡后人的眼眸!

据说,最古老的榫卯结构有一千多种,而保留下来的有一百多种,现在红木家具里常用的只有33种。

这几十种不同的“榫卯”中,按构合作用分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用于“面板与面板”的接合,也可以用于“两条边框”的拼合,或是“面板与边框”的交接构合。例如,红木家具中的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与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料的“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例如,红木家具中的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

第三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例如,红木家具中的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把榫卯称为红木家具的“灵魂”被人们广为传颂。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市场上的“假榫”和“短榫”,一些厂家把榫卯简化,大量用胶水,三五年后即会“家具散架”,虽然价格便宜,实不可取!

多年以来,红木家具没有价格标准,大概的原因就在于榫卯工艺的是否坚守上。所以说,红木家具的价值能否保障,大部分取决于榫卯工艺!

1.2关于“红木”特定材质的表述

在《红木》(GB/T18107-017)国家标准里,关于“红木”的表述是这样的:红木 (Hongmu)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决明属树种的心材,其构造特征、密度和材色(大气中变深的材色) 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木材。

而在行业标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行业标准 QB/T2385-2008)里,红木家具产品(hongmu furniture product)是这样表述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产品中,用材符合 GB/T 18107-2000 《红木》规定的产品称为红木家具产品。”又说,“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红木家具仅为其中一部分)作为中国传统的实木工艺家具,历史悠久,做工讲究,既是国之瑰宝,也是当今高档家具消费品,体现了红木家具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对比后可以看出:

1.国标红木有其特指的“五属八类29种”:“经科学试验研究, 已有29个树种, 分别归为红木的紫檀木类、 花梨木类、 香枝木类、 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共8类,隶属于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和决明属。”(《红木》GB/T18107-017)

除了以上的这些规定之外,即是非国标红木,其中也包括了硬木和部分采用榫卯结构的软木家具(如金丝楠家具)。

2.红木是上述木种中采用“心材”制作的中国传统实木工艺家具。

在这里,还要区分一种概念——“深色名贵硬木 pare hardwood in deep color”:目前所指的国标红木,都是指“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类商品木材的统称。”也就是说,产地是主要的区别之一,而且这类木材要有一个共性“材质硬、重,材性稳定,其心材和边材区别明显。心材花纹美丽,耐腐抗蛀,多为散孔材或半环孔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是主产中国海南的红木用材外,其他的都来自国外。“【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黄檀属(Dalbergia),国外商品名:Scented rosewood。】别名也称为:降香木、香红木、花榈、香枝、花梨母。

海南黄花梨最高可以达1 5 m , 胸径可达0. 8 m。刚开出来的海南黄花梨“切面辛辣香气浓郁”,放了一段时间后还有“微香”。

而有意思的是,其中的检测方法比较萌:

1.如何分辨不同材质的红木材色?

答案是,“在自然光线下目测”。记住,目测哦,所以,你选购红木家具时,最好是选择专业的红木导购,或者红木家具工艺验货师。

2.如何区分出不同材质的红木气味?

答案是,“采用鼻嗅方法检测”。要是当天你感冒了,估计就没辙了。

红木界,你不可不知的“胡杨之争”。

红木国标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叫做“胡杨之争”。各位看官,胡杨不是胡杨木哦。在第一版的红木国标形成之际,以杨家驹先生为首的木材学家及以胡德生先生为代表的古典家具研究方面的专家,双方以口头及文字的方式将其不同的观点公诸于世,形成了不同的争论焦点。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红木国家标准”的“胡杨之争”。

在1999年1月13日这一天,北京长安俱乐部举行了一场会议——“红木标准”征求意见会,邀请了木材学界、文博界及收藏界的专家,胡杨双方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红木”这一称谓及所涉范围认定不同。

具体分析有以下争论点:

第一,关于“红木”的统称。

杨先生站在木料的科学分类上,认为:红木是市场行为,应该有一个统称。“红木是当前国内红木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统称(每类均有各自的具体名称: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这也就是后面所说的“五属八类29种”红木界定的由来。

而胡先生站在历史的角度,认为:明至清中期的家具并无“红木”概念;明至清前期也没有红木家具。不能将紫檀、花梨、乌木、铁梨木、鸡翅木等深色木材统称为“红木”。胡先生说,红木最初专指酸枝木,把所有深色木材笼统称为红木的极少。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一带出现不少木工坊场,才开始有了通称“红木雕刻”。这是笼统的“红木”概念的产生节点。胡先生认为,“把红木这个名称强加给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亦是一种极不严肃和不负责任的说法。”

可见,这个问题的争论,本质上是双方的角度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但不辨不明,红木也就在争论之中被人们接受了。

第二,红木与明清家具是不是一回事?

杨先生认为:“红木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用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与当地进行易货贸易,红木便于此时进入中国”(1998年11月18日《中国文物报》 第四版)。所以,红木与明清家具是相伴而生的,如果没有红木材质的贸易,也无法让明清家具达到世界的高度。

而胡先生认为,明清家具明显是优于红木,甚至是高于红木的——“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都相差甚远,属于没落时期家具代表。”如果“把前述五种名贵木材概括在红木范畴之内,等于贬低和埋没了明清优秀家具的艺术价值。”

在这一点上,胡杨双方是在艺术层面上,对红木和明清家具的看法不一。我们也可以从争论中看出,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巅峰,而红木是应运而生,可谓相得益彰,何争之有?

第三,名贵硬木与红木的界定。

杨先生认为,红木是特指,专指“五属八类”树种之心材,所谓五属——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力木属。所谓八类——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木材结构:甚细至细,平均导管/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200μm。木材密度(重量):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0.76g/cm3。

而胡先生认为,可用“硬木”统称高级木材,但不能以点带面地以“红木”称之。同时,强调红木不是新紫檀。

这一争论,为我们揭开了“红木”的第一重认知的面纱。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什么的认识分岐。这就为2000年出台的第一版《红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GB/T18107-2000《红木Hongmu》)打下了基础。

今天看来,红木的争论是无可避免的,同时,大争论也把红木市场带向了繁荣。

(待续)

~张仔《揭开红木的面纱》开篇、第一章、1.1、1.2节

相关文章

  • 揭开红木的面纱

    【开篇】 红木玩家和小白,差别究竟在哪里? 一个深度红木爱好者或老木匠,和一个“小白”在选购红木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 为您揭开runtime的神秘面纱 <一>

    为您揭开runtime的神秘面纱 <一> 为您揭开runtime的神秘面纱 <一>

  • 2018-04-15

    揭开迷雾中的面纱 ...

  • 揭开《面纱》

    先说主人公Kitty的母亲,她一生对自己丈夫不满,嫌弃丈夫事业无色,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这样一个在家事事强势的母亲教...

  • 揭开面纱

    进营053 在看到他越过马路欢快地说了句“阿姨再见”的那一刻,笑的轻松灿烂,轻快的脚步几乎要跳起来,我似乎有点窃喜...

  • 揭开面纱

    人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总是必须亲身经历体验过之后,才知道好坏,长短。了解一个城市的优劣,就像结识一个人一样,需...

  • 揭开《面纱》

    作者: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首次出版时间:1925年 豆瓣评分:9.0 毛姆创作时间轴 “人们心里是不是都...

  • 揭开面纱

    先说电影《面纱》,在中国瘟疫的背景下,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自私骄纵的女主凯蒂为了摆脱父母,与对她一见钟情的费恩...

  • 揭开面纱

    师父吉祥!昨天到那么晚,您休息好了吗? 非常感恩师父!让弟子看到了真相! 昨晚之前弟子还一直以为,自己是女人长舌团...

  • 欲望可以有,但别指望别人。

    “别揭开这五彩面纱,芸芸众生都管它叫生活”——雪莱《别揭开这五彩面纱》 心情略带复杂的合上了毛姆的《面纱》。我不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开红木的面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vh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