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男人好酒是天性,只要有酒,下酒菜随菜。
记得在农村改革开放后,家家都略有盈余,喝酒的问题就提上了日程。玉米高粱红薯都可以酿酒,甚至连马铃薯也可以,思路一打开,酒源就有了。
有了酒,下酒菜是关键。干辣椒炒鸡蛋,不是常有的。大豆炒熟也不错,但大豆的产量有限,每次只能炒三四两。家里人多,为了可以小酌几杯,当家的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叫只准骑马不准坐轿。
只准骑马就是只能用筷子立着夹,基本上能夹到一粒就不错,想多夹,没门。不准坐轿就是不准用筷子撬,豆子就能多夹一会。
因此,每当豆子端上桌后,面对又油又咸又辣的豆子,那真是全天下最好的美味。我们是恨不得喉咙里伸出一只手来,直接去菜碗里抓。苦于只准骑马的禁令,一个个猴急猴急地用筷子往碗里造。越是心急,筷子越不听人使唤,夹了老半天也夹不到一粒大豆。
夹不到大豆,那就想办法吧。用筷子直接插入碗底,轻轻的,慢慢地夹动筷子,好像是夹了许多,再小心翼翼地往上提,可是还没离开菜碗,大豆就开始往下掉。一见往下掉心急啊,不知不觉事手指增加了力道,这下全坏了,本来筷子上还有几粒豆子,一用力,豆子受到筷子的挤压,全部掉了下去。如此几次,都像中国男足一样,缺的是临门一脚,徒劳无功而告终。
这样不行,就只能独辟蹊径,看另外还有没有办法可以一次多夹几粒。用筷子把豆子排成一排,再整排夹起来。可是豆子是椭圆形的,根本排不了阵式,劳心费力布局,到最后能夹上两粒就不错。
每当我们在百般表演时,父亲筛好酒,笑眯眯地坐在一边,时不时地为我们出谋划策,我们成功了他笑笑,我们失败了他还是笑,同时还不断鼓励我们尝试不同的方法。等我们造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始端起酒碗咪上一口,和我们一样,用筷子夹上一粒豆子来下酒。
我是家中的老小,无论怎么夹都夹不赢哥哥姐姐们,最后母亲都会给我一个特权,用筷子从碗中多我倒上十多粒。
一餐饭在我们的争争吵吵中度过,其乐融融。现在,我偶尔也会喝上半杯,菜也多,但总感觉找不到童年时的那种幸福和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