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选择哪种方式看世界?这是个问题——读乔治 ·桑塔亚那《诗与哲学》

选择哪种方式看世界?这是个问题——读乔治 ·桑塔亚那《诗与哲学》

作者: 小洛与鞋带 | 来源:发表于2023-12-23 10:05 被阅读0次

    歌德

    我只管在世间到处漫游;

    把一切欢乐紧紧抓在手里,

    不能满足的,就将它放弃,

    逃出掌心的,就让它脱离。——《浮士德》

                       

    浮士德把灵魂出卖给梅菲斯特,换取人间的放纵享乐。相比于理想本身,他更喜欢追求理想。“但丁给予我们一个哲学目标,我们还得回忆追寻这一历程。歌德则给予我们一次哲学历程,我们还得推测目标。”

    像《约伯记》一样,问题在于受到引诱的凡人此生将要保持何种情操,而不是何种命运今后将要主宰他脱离肉体的灵魂。

    上帝宣称,任何人只要追求理想,就必然会犯下错误。然而好人在必要的错误中,从来不会迷失正路。 换句话说,怀有一种为之奋斗的理想,像浮士德一样永不满足,这本身就是人的拯救。浮士德还不知道这个。他有些相信外面还有某种具体的终极的善,他的不满足之感如此强烈地折磨着他。但在适当时机,他将明白这个问题,知道只有每日重新赢得自由与生活的人才配得上自由与生活。而梅非斯特自己又嘲讽又引诱,帮助保持世界运转,保持人类完全清醒。在行动的世界里,缺陷便是可能的一切。但是天使们会用思想把由存在探讨或提出的完美形式加以收集和固定。

    这就是绝对的浪漫主义精神的特征:当它完成某件事时,它就必须发明一种新的兴趣。它不断寻找新的游戏;它总是处于变得极为厌倦的边缘。

    浪漫主义的浮士德追求的是他将继续成为一位商人、一位政治家、一位帝国的建造者……去体验,去经历,“去做那些他将被迫懊悔的事情,但他会轻松地排除懊悔,去追求某种新的趣味。总的来说,他不会为自己将被迫为这些事情感到懊悔而懊悔。他将不会享有人类的全部体验,但他向往着自我谴责与自我振奋的重要体验。”

    “这种生活上的污点是有用和必要的污点,它的激情是必要而有创造性的激情。感到这种永恒的不满足就是真正的满足;这种想要一切体验的欲望就是真正的体验。当你好好生活时你就获救了。获救不在你已停止好好生活之后,而在整个过程之中。你的命运是当上帝的仆人。上帝和你的良心将宣布这一判决,这才是你真正的获救。因此,你的价值是以永恒的形式建立起来的。”

    人类无法体察上帝的深意,浮士德五光十色、自行其是的生活没有一点是正当的。然而作为一个整体 它却是正当的,因为它是上帝意图的组成,它之所以值得认可,因为这一系列的失败与错误的生活,就是可能的最好的生活。“他的罪恶和愚行,其实是经过伪装的福祉。”因为他不断陷于罪过,又不断自拔而起,因为上帝将随时拯救他。“事物的不完美的形式是永恒的形式,因此一时不完美的事物正因为它是不完美的,所以它又是完美的。活着,就像我们这样活着,如果我们只能这样活着,那么活着便是生活的目的和顶峰。我们必须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对自己不满足,这就是应有的态度,这就是有意的姿态,必须坚持不懈。但是,当我们感到这种不满足时,我们完全地满足了。在我们投入比赛又不断失败时我们为上帝赢得了比赛。”

    “生活的价值在于追求而不在于获得。因此,一切事物都值得追求,没有一种事情将会带来满足——除去这种无穷无尽的命运本身。”

    他有一个真正自由、真诚、大胆的灵魂。然而,随之而来的结论还有:只有这一哲学而无其他哲学的人是没有智慧的;他无法说出值得追求的东西。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态度,没有什么算是成就。

    “追求多样、追求无限、追求永无终止,这是浪漫主义生活的本质。我们能不能说,就其直接性而言,它也是一切生活的本质呢?能不能说,只有就本身不是生活的事物—目标、理想,以及无法体验但可构想的一切——而言,生活才是理性的和向前进的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根本的和不可分割的卓越之处:它的真诚、它的自由、它的丰富、它的无限。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它的局限,亦即它不能固定于或依赖于它的任何理想,盲目地相信宇宙也和它自己一样顽皮任性。因此,自然与艺术也总是从它的指缝间溜掉。它顽强地体验,但将不会在体验中学到任何东西。

    回到标题,选择何种方式看待世界,就是选择何种方式生存。对于卢克莱修,存在一个外在于我的世界,没有彼物之死就不会有此物之生,最重要的是“唯物”;对于但丁,灵魂的归宿、精神的整体性应当是我们关心的唯一问题,必须从给予我们的有限份额的意志中找到我们的安宁;歌德说,我们必须抛弃,不断抛弃,选择和行动是生活的全部内容。

    智慧把同一道德真理以多种宇宙寓言的形式加以表达,它们的一致或相辅相成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象征的或富于表现力的思想,是由诗人内心体验中榨取出来的思想。歌德是生活的诗人,卢克莱修是自然的诗人,但丁是拯救的诗人。

    歌德,基于直接的人的生活进行浪漫主义的探讨;卢克莱修,基于一种自然的眼光和人类生活的局限性进行探讨;但丁,基于一种对于人的生活的精神把握,以及一种对于善与恶的完全理解进行探讨。

    选择哪种方式没有绝对的答案,但一个可能的途径却可以在《理想国》中找到。起初,苏格拉底指出人所应具备的德性是虔诚、勇敢、节制和正义,但在第九卷与格劳孔的对话中,他开始讨论坏人是否可能也具备这些德行。因为显然,坏人也可能勇敢、节制,偷盗的人否则不易偷到财物,残暴的人否则不能杀死人,暴君中不乏对神灵虔诚的人——因为只要足够多的忏悔、足够多的牛羊,神一定会予以原谅……这些德行一定存在着真正本质和内在含义。

    而真正的德行是与智慧和真理相一致的,人们可能由于无知而产生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表面上坏的人,也可能在某些层面上具备虔诚、勇敢、节制和正义,尽管这可能被扭曲或被表现为不同的方式。

    我们可以得出,与真理的一致就是确定生活的方向,只有方向不出现偏差,德行才真正成为德行。浮士德是生活的冲撞者,他缺乏一种方向感,虽然冒险令人激动,但同样充满危险,不小心就会滑入魔鬼的深渊。而对于但丁来说,方向不言自明,那就是上帝注目下的灵魂生活,相信代表善恶、神圣和道德的超自然力量将决定个体的道德命运,现世生活不过是为彼岸生活所做的准备、预演,灵魂的永生和完整只有在两个世界、并最终在彼岸世界中才能得到体现。这种“历史中和天国中的神圣秩序”虽然仿佛既抽象、神秘又遥远,但却“支配与涤荡个人灵魂”,让我们相信绝对的善虽然触不可及,但值得向往,值得用毕生的力量追求和接近。

    我将不断地回到但丁,回到《神曲》,那里是信仰取之不尽的源泉。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哪种方式看世界?这是个问题——读乔治 ·桑塔亚那《诗与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a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