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夜晚的时候,是最贴近生活的时候。
我和大胖带着三个娃儿上街溜达。大、小十字是繁华的市井中心。老贵阳的城区并不大,加上紫林庵(据说很久很久之前是湖南会馆,但是早就没有“庵”了,徒留其名而已。)喷水池(这里也没有喷水的池子,十一年前匆匆路过时,那里是个大型环岛。现在老城区大改造,不知变成啥样子。)步行也不足一个小时。所以,我想带着他们逛一逛光影里的南明河,看一看夕阳中的甲秀楼。
先搭上两辆顺风车奔向“杨姨妈丝娃娃”,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如果忽略和顺风车司机吵架的那一段,整个行程就是完美的。
我的计划很丰满:飞山街上的“杨姨妈”,省府西路和中华中路交叉口上的“雷家豆腐圆子”,民生路上的“丁家脆哨”和“旦家香酥鸭”,护国路上的“南门口肠旺面”,忠烈街的“老两口洋芋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7506/968c03a23ca7ae78.jpg)
丝娃娃吃得爽,还搭配上了冰粉。孩子们又点了一堆小吃,可他们吃不惯的就是折耳根了,(学名:鱼腥草)它是贵州菜里的灵魂啊!如果没有它,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没有上妆,并且他们还忘了台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7506/a5d5bd2f4bbe7c5d.jpg)
美中不足是洋芋粑没赶上,最后两块儿被我前面的一对父子包了。雷家豆腐圆子搬家了,高德地图上一找,哈哈,它居然搬到“南门口肠旺面”的斜对过,都在护国路。方便我一路“收割”。
我印象中的富水路(北、中、南段)是最有味道的一条街,和它交汇的那些街巷也都店铺林立,甚至人行道上都流动着小商小贩。撑开巴掌大的地儿,就能摆个摊摊:玫瑰冰粉、糕粑稀饭、糖麻圆、丝娃娃、豆腐果……
当然不会只有吃的,还穿插着附近农民带来的土特产,像自家编的竹筐、竹篓……山上采的:灵芝、杜仲……家里种的蔬菜果子,都脆生生,水灵灵的。分成一堆堆、一捆捆儿的,放在担子里,任凭挑选。这些乡亲们自带一种娇憨的气质,很是拙朴,难能可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7506/005cbdbb64a544f9.jpg)
途径这个土杂店,有些感慨,那年大胖陪我来给我爸办事儿时,它就在这儿。除了货物多了,好像啥都没变。
那时赶上冬天,而现在正值酷暑,所以街头往来的行人格外多。大姑娘小伙子包括我们都在小吃摊前往来穿梭,吃得满嘴流油……譬如:九九同学就格外中意“旦家香酥鸭”,我执着于冰粉,大胖格外惦记着糖麻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7506/dbaef97c65dfcd7c.jpg)
如果不是家里的锅碗瓢盆过多,我一定会买个泡菜坛坛回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67506/1a432215aee3b0d7.jpg)
民生街交蔡家街的街头,有一群“背篼”坐在那里,这是贵州特色,就像四川的“棒棒”。如果你买了大件货物或者是买的东西太沉,拿不动了,就可以找个“背篼”,请他帮忙,价格面议。
是的,这样的街头上是最真实的生活,所有的场景都是为你我准备好的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