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杨倩夺冠
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上,清华学生杨倩在放暑假的时候以251.8环夺得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不仅获得东京奥运会首金,而且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
01 杨倩的大心脏
先说杨倩的大心脏。
官方报道中写了很多杨倩坚持不懈、刻苦训练的内容,引起我注意到是她的一种特质:“有颗大心脏”。
尤其是观看了她的比赛的观众,更是觉得她的大心脏和自己看比赛的心脏乱跳形成的鲜明对比。
第18枪10.6环 排名第二落后第一名0.2环
第20枪结束 排名第二 差第一0.5 第三0.1
21枪10.7 排名第二 与第一差0.3 第三0.8
22枪10.6 与第一只差0.1环!决战来临!
23枪 10.7环 与第一相差0.2环
24枪 杨倩9.8 对手 8.9
关键的最后一枪,杨倩保持了状态,对手失去了常态。
这一方面反应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同时也我想到了美国著名的篮球教练约翰·伍顿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我允许我的团队输在能力上,但不允许他们输在心态上。"在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是心态。
我最喜欢约翰·伍顿说到一句话是:
“成功就是心平气和, 这是你你尽了全力,做到你自己的最佳状态后,,获得自我满足的直接结果。
”Success is peace of mind that is the direct result of self-satisfaction in knowing you did your best to become the best that you are capable of becoming.
在有限的关于杨倩的网上采访中,她的小学老师说:
“她是个不会着急的人,做事情一定要保质保量,哪怕是最后一个完成也要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做到最好。”
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位在射击项目中更突破性的首金。那就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的金牌。
|
|
在后来的采访中,许海峰说:
“射击是一个很特殊的项目,需要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和心情。所以当你出现不好的时候,当你出现问题的时候,当你心情非常不好,或者是很烦躁的时候,你要利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个调整。”
许海峰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及他这次夺金之旅,说首先在心态上不给自己压力:
当他觉得有点儿胡思乱想时,就要用另外一种想法压制:“有人说那么紧张,怎么能控制得住?但实际上非常简单,我就告诉自己,我不是主力。”
比赛进行期间,在8环之后,许海峰选择休息半小时,跑到赛场大门口的台阶上蹲着,看蚂蚁。为了让自己反思一下问题。对错误的动作进行缓解。
许海峰的“我不是主力”,和杨倩以资格赛第6名的身份进入决赛的状态很像。
|
|
无论是许海峰还是杨倩都挺符合我一直在说的基本心理原理:中等焦虑程度让人绩效最好。
那如何获得这种绩效最好的中等焦虑呢?
答案是:👇
02 运动员的inner game
在教练领域,有个非常著名的人叫添·高威(W.Timothy Gallwey),他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教练技术的先驱。
他最著名的一本书是《网球的内在诀窍》(The Inner GameofTennis),中文翻译为《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其实,这不是一本关于网球训练的书,而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战胜自己的内在噪音和障碍,发挥潜能的书。
当然,这本书发现也确实来源于训练网球运动员的过程。
作者发现了在网球这类的体育比赛中,其实存在着两重比赛:
一重是外在的,在外在对抗竞争对手;
另一重是内在的,对抗是运动员自己,与自己内在的心理与情绪障碍做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内和外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两者交织在一起。
通常人们(包括运动员本身)关注外在比赛,例如获得了怎样的成绩或者名次。对于内在比赛,并没有足够觉察和恰当训练,常以发挥失常、心理素质不行之类的词汇简单判断。
内在比赛发生在球员的内心,所面对的对手是自己。
内在障碍表现的形式可以是各种情绪,害怕、过度紧张,不自信,习惯性自责、丧失专注力等。
以害怕为例,高威说害怕其实是心里对未来的担心,因为把注意力放在了未来,没有关注现在。
高威的建议是最好连“我一定要射中**环”这样看起来积极的未来都不要想。
最好的状态是将心理调整到非常平静自然状态,专注于现在,和身体合二为一,让肢体自然地去在场上做出反应。
听上去,就是武侠小说中常说的人剑合一的状态。
|
|
战胜了常见的心理障碍后,高威描述的内心比赛状态是:
“没有禁忌,恐惧,怀疑,控制,保留,自责。”
“完全就是专注于此时此刻”
“是一个整体,是宁静的“(如约翰·伍顿说peace of mind)
“行为就像河里水,自由地流动。 ”
03 用inner game驾驭自己的小心眼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的暑假是不能顺便拿个奥运金牌的。
但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实也在进行着外在和内在的双重比赛。
外在的,我们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积累财富,或者更好资历和经验。
内在呢? 置身于高速和混乱的激烈变化,很容易惊慌失措,或者随波逐流。
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很容易陷入三种状况:
1.对已经过去的事情心怀懊悔;
2.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恐惧;
3.对现实状况不满意。
要打败这三种状况,那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内在比赛能力,抛开杂念,把自己从一些限制性的信念中解放出来
比如说,我在《从大明星到补习老师,陈慧珊教给中年的必修课》中说了一种困在过去角色和成就中,不能因地制宜地开始新生活的状态;
还有的人是困在“我应该......"中,不是根据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而是根据社会或者他人的期待,努力把自己活成他人眼中的理想状态。过着别人看起来很好,但是自己内心拧巴、挣扎的生活。
当我们看清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愧疚“障碍”,不再等着别人告诉你要做什么,不再用“应该”来限制自己,不用“别人的生活”来比较自己,就能更自在、真实地生活。
解锁了自我限制的信念和情绪障碍,释放自己内在的潜力,全然地活在当下。这是生活中内在比赛的最佳竞技状态。
多一些inner game,多一些金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