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脱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为了避免冻僵,一群箭猪相拥在一起取暖。但它们很快就被彼此的硬刺扎痛了。这样,它们被迫分开。但为了取暖,它们的身体又再度靠近,身上的硬刺又再次把它们扎痛了。这些箭猪就被这两种痛苦反复折磨,直到它们终于找到一段恰好能够容忍对方的距离为止。——叔本华
傲慢-报复者信奉“丛林法则”,自我谦避者期待“善有善报”,超脱者则相信“箭猪寓言”。
超脱者的养育环境可能为:
- 父母忽视孩子的需求,孩子感到挫败。
- 父母对孩子过度紧密、期望过高或过度卷入,孩子感到被控制、被吞噬。
- 家庭交流方式矛盾、混乱,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孩子于是陷入亲近-疏远、爱恋-恐惧的冲突,容易发展为回避型(疏离型)依恋,逃避冲突。

不难想象,超脱者小时候被扎得越痛,长大后距离他人就越远。他将自我理想化为与世无争、超然物外:
那种理想化的形象是一种合成物,其中包含自给自足、独立性、不受外界影响的平静、对欲望和激情的摆脱、恬淡寡欲和公平。对他来说公平不是美化了的报复心态(就像挑衅的人的“正义”那样),而是理想化了的不作承诺和不侵犯任何人的权利。
超脱者的特征包括:
- 他成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的旁观者。不参与生活并无意识地拒绝参与生活,避免发现自己内心的冲突。
- 缺乏取得成就的任何认真的努力,而且对作出努力抱有反感。对努力的反感导致彻底的惰性、缺乏明确目标和计划性。而与世无争的本质是限制愿望。
- 和别人在感情上保持距离。即使有了持久的关系,也必须在关系中保持距离。
- 对任何种类的影响、压力、强制或约束的高度敏感,如合约、别人对他的期望、制度、交通规则、社会习俗、政府的干涉等。最后会厌恶改变、厌恶任何新的东西。
2 自由
超脱者追求的是消极的自由,是免于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为了什么的自由。
为了保持内心生活的纯洁无瑕,他们需要不受牵连、不受影响、不受到压力的自由,他们需要不受野心和竞争的束缚的自由。

《红楼梦》中贾惜春,是宁国府贾敬之女、贾珍之妹,贾敬爱好炼丹,一心想作神仙;贾珍也不务正业,喜欢声色犬马。惜春抱到荣国府养大,个性孤僻,心冷口冷。王熙凤抄检大观园,发现惜春的丫头入画和她宁国府当差的哥哥私自传送东西(同为兄妹,亲疏不同)。惜春感觉丢脸,让嫂子尤氏把入画带回宁国府,“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且宁国府名声不好,“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尤氏恼羞成怒,带走入画。最后贾府败落,惜春遁入空门。
追求自由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和自我疏远:
- 坚持与世无争,能够从事日常工作,但他的惰性越发明显,感情变得麻木。
- 积极反抗,若指向外部世界,不满家庭、工作,挑衅制度、传统,为了反抗而反抗,实际也在疏远自我;若指向内心专制,一心想要“成为他自己”,则可能冲破桎梏,激发出创造力,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兰克为了作画,抛弃妻子。
- 肤浅生活,感情丧失深度和强度,或寻欢作乐、浑浑噩噩生活;或投机取巧,追逐名利,道德败坏;或反向形成,全然接受他人的期望、社会的准则,像“适应性”很强的自动玩偶。
可以说,超脱者超凡脱俗只为逃避冲突,与世无争却免不了自我挣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