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沙的麻石街

长沙的麻石街

作者: c217b60757fe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10:25 被阅读0次

父亲在我很小时就带我去长沙,留有一些早期的记忆,老西站,长沙港,附一医院(湘雅),小吴门,烈士公园,南门口的酸菜面,德园的包子,那个还是原汁原味的,还有长沙的饭店,从南县到省城,坐汽车要一天的时间,还有好几个轮渡,有时坐船,从县城坐车到茅草街坐船,一般没有卧铺,因为家人节俭,舍不得多花钱,事实上他从常德去广东,坐绿皮车,也不买卧铺,从傍晚坐到天亮到广州东,转车到东莞石龙站,再步行去目的地,那时父亲并不缺钱,就是节俭。所以我们坐一晚到省城的。

但是那时每次去,呆的时间不长,还不能深入阅读这座城市,直到进入省艺校,还有西区文化馆的学习时,才深入了解这座城。在当时文革刚过,百业待兴,很多建筑还保持古老的风情,连我们学校的长廊风雨亭,也是木质兼树皮,大有古风。当时的周末只有一天,按杨安久老师的口吻,就是礼拜天,若不去岳麓山上写生,就去对河,我有时常去的是省人民医院,因为那里有母亲相好同学黄姨(常德草坪人),常去那是蹭饭,那个地方叫东茅街,街巷十分窄小,两边是徽式防火墙民居,街路铺的不太整齐的麻石,走起来一高一低,很有弹性,很有感觉,有一个花鼓班乐器组的小伙子住在那,因为当时午美班,花鼓班人数并不多,一百多人的样子,彼此看着熟悉,虽然叫不出名字,在麻石街打个照面,彼此会友好地打招呼,那时的人很单纯嘛。

我们每次从校舍去教室,会经过长廊,长廊终点是卫生间(当时名称只叫厕所,还没有文雅的词)。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名角,比如左大玢,此时增加了湘剧班,而左是湘剧院的。在西区文化馆学习时,地点就坡子街,当时的建筑古风浓郁,好像黄铁山也住在那,我和张方白去过他家,也是麻石街,只是地势比东茅街平坦一些。今天现存有古风的太平街虽说是麻石街,却不是原汁原味的了,或者用了原材质,是后来重新铺成的。古风其实很难守,战争,文革,现代化建设,都与古风有仇,这个没办法,古风只能存在像梦一样的记忆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沙的麻石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ea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