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家人的担心
事件:由于爸爸不舒服住院了,让我跟哥哥弟弟三人之间多了更多深入交流的时间。因为腾达上九型课我弟弟也想了解一下九型,所以在这之前的一个多月我把他加进了“九型之道生命成长群”,在昨天的交流当中,弟弟说看不太懂群里的一些话,并且感觉群里有些信息更像是吐槽,并且感觉到好像有些洗脑(他是反六,所以质疑),哥哥也看过我朋友群里的一些内容,也说说的有点玄乎,他俩都劝我说别走的太深了,走火入魔就不好了。
身体反应:脸上僵硬的笑着,内心有些不被理解的堵。
内心的对话: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你们别瞎评判我担心我。
触发了我的内在伤痛和情绪:记得小时候自己很喜欢看河北梆子、京剧等戏曲,有些小朋友被家人送到专门的戏班去学习,我那会特别羡慕,就跟妈妈说我也想去,结果被妈妈训了一顿,说学那些没用,让我好好学习,不要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时的感觉是被否定了,自己想学戏的想法是不靠谱的,也有种被评判的感觉。(现在写到这还有些情绪被堵的感觉)
我的限制性信念:所有跟学习无关的事都是没用的,是不被允许的。我想干的一些事必须符合社会主流,否则就不可能走的通。
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对于妈妈来说,我成为一个被社会价值认可的人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被认可,这是妈妈对未来焦虑和对我的担心。妈妈用她的方式在爱我,并不是在限制我,是我演绎成了妈妈对我的限制和不允许,我的演绎限制了我自己的选择勇气。
可能的选择:哥哥弟弟出于对我的爱表达他们对我的选择的担心,这是他们的认知和表达需要,我尊重他们自己的生命状态,也不强迫他们理解我。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接受他们对我表达爱的方式,也有能力承担自己的选择及结果,我为我的生命质量及意义负责。
转:Conditioning:条件作用,条件制约
作为儿童,我们被训练成要以一定的方式在地球上生存。我们被灌输了我们父母的信念,思想和观念。这些本来不是我们自己的,但是我们被期待着要把这些当成是自己的。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的这些条件限制,我们可能会被评判,排斥或者否定。这只是条件作用的一个方面。另外,我们也习惯性地以一定的方式对环境作出反应。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巴甫洛夫的狗。伊万·巴甫洛夫是一位俄国心理学家,他演示了一条狗的行为可以受制于条件;每次铃声一响,狗就会以一定的方式来回应。狗在接近食物时会流口水是很自然的,这是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非条件反应。但是,巴甫洛夫发现他可以把铃声和喂食联系起来,而且他发现,狗甚至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流口水。这种情况被称为条件反应。条件反应的过程影响了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假设你父亲是个很爱生气的人,并且当你还是个小孩时,他会经常把火发到你身上。对你父亲的怒气,你的非条件性反应就是感觉害怕和退缩。这是自然和本能的反应。但是,如果你父亲每次向你发火时总是挑起眉毛,那么,挑眉毛这个动作和发泄怒火也许就会让你形成联想,而这种联想就可能会发展成为条件反应。许多年后,你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你会害怕你的老板。因为,老板有一个爱挑眉毛的习惯,尽管他没有生气,作为条件反应你仍然会感到害怕。这种条件反应,通常是发生在无觉知层面的。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当我们在头脑中时,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一种细微的制约性回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条件反应。因为当我们在头脑里时,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被我们过去的经验、信念、见解和意识的联想所染色、影响或者扭曲。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如实体验当下时刻。我们所体验的当下时刻被我们的投射扭曲了。
我们越临在,那么,我们受这些条件反射、反应和行为的限制就会越少。
——摘自李尔纳《回到当下的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