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律师后,笔者时常会想,当人们需要律师时,人们在需要什么?
一、专业
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词是“专业”,专业是律师的立身之本,人们需要律师,是律师在法律方面是专业的,这种专业来源于专业的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训练经验。不管是经济上的纠纷还是权利被侵犯,甚或陷入牢狱之灾中,人们求助于律师,都是希望借助法律的专业力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这些,至少需要律师在专业上是合格的,才能帮助人们达成目标。
专业是一名律师的基本功,就像古代大侠亦或《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他们必须自己本领高强,才能行侠仗义,斩妖除魔,匡扶正义。相反,如果专业不过关,则难免“出师未捷身先死”,总之,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就错不了,在此笔者建议大家找律师时,可以找受过大学法学院专业训练且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律师。
二、智谋
如果律师只是需要专业即可,那有人就说了法学院毕业后,出来做几年律师,专业上基本是都是合格的,那我们怎么找一个相对来说更好的律师。笔者想到的第二个词是“智谋”,三国时期刘备起初屡战屡败,东奔西走而无立足之地,直至三顾茅庐请出顶级智囊诸葛亮,才有了建立蜀国三分天下的霸业。好的律师就是优秀的谋士与智囊,同样一件事,一个案子,基本的法律程序解决方案大同小异,但往往这些富有智谋的小异的之处能让事情处理的更好、更有利。
有人说,80%的案件专业律师都能做,但有智谋的律师不仅会尝试解决20%棘手的案件,还会在处理这80%的专业律师都能做的案件中,深入研究分析,制定更优的策略,在效率、成本、权益等方面为当事人争取更多。同时,智谋不仅是让律师在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会在执业营销与执业风险控制方面做到优秀卓越,当然这两点属于律师自己的份内事。
总之,人们需要律师时 ,除了需要律师的专业,也是需要律师的智慧,这种智慧可能来源于法律专业上的积累,也可能来源于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或来源于其对人性的直接洞察,所以人们总是希望找老律师或老中医也不无道理,但智谋往往与年龄或从业时间以甚至名气无关,老眼昏花或者徒有虚名的也大有人在。因此笔者建议当事人找律师时可以货比三家,找几个律师对比一下律师们的方案、费用成本、时间成本等,从中择优聘请即可。
三、品德
一个既有专业能力又有智谋的律师,大抵都已经很成功,当事人的案件委托都能尽力处理的很好,但“成功”的律师并不代表他就是“好”律师。三国时期有一个成功的谋士叫贾诩,他擅长谋事,有很多经典谋划案例,如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征东吴,百官都支持,只有贾诩提出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结果曹操执意南征赤壁一战大败而回。贾诩虽未能成功劝阻曹操但足见其智,可是后世对其评价并不高,只因其曾为董卓手下李傕、郭汜献了亡汉之计。由此可见,“成功”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好“人,至于具体到律师行业,怎样才算是“好”律师?笔者再谈最后一个词——“品德”。
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只有品德高深,才能担下重责重任,所以要做一个“好”律师就是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律师的职责除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外,还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金庸先生在其武侠小说中有句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曾记得某律师前辈也曾说,做律师要有侠义精神,我想他要说的仍然是律师应承担其社会责任。一个社会有其方方面面姿态面孔,很多人都说社会的规则就是丛林法则,若肉强食。当然社会要前进,必要的竞争是需要的,但若完全按照丛林法则来,人类就只能是动物世界,而不是人类文明,因此人类文明需要社会责任,需要品德,就像咱们中华文明,就特别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精神的传承。
笔者近年来一直在研看周恩来总理的传记、电视剧等作品,不得不被周总理的品德深深折服。打天下靠毛主席,治天下还得靠周总理,没有周总理的志向、才干与崇高品德,党和国家不可能顺顺当当走到今天,他拼尽全力为新中国注入一股真气、正气、信念,这股真气、正气、信念撑着国家迈过三年自然灾害、迈过十年文革动荡、迈过改革开放。直到今天社会发展了,国家进步了,但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犬牙交错,各类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社会文明还暂时没有跟上经济文明,在这段特别的历史时期,笔者希望和各位律师同行一起,苦研专业、磨砺智慧、传承品德,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好”律师。借用金庸先生的名言:律师之大,为国为民。与诸君共勉。
重要申明:本文是笔者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笔者简介:周纯,男,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大学毕业后即来深圳从事法律工作,有10年以上法律实务工作经验,在民商法领域经验丰富,精通民法、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劳动法等,擅长处理公司法律顾问、公司纠纷、合同纠纷、债务纠纷、劳动纠纷、侵权纠纷、家事纠纷、刑事辩护等各类法律诉讼、法律事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