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若不加以改善,会加速人体机能老化,缩短寿命。许多人对“懒”存在误解,认为它意味着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然而,中医所说的“懒”实际上是指“平和”,包括情绪、思绪、饮食习惯、运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平和。
- 吃的懒一点:饮食节制,吃饭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晚上 8 点后尽量不进食。若难以控制食欲,可选择养生食品替代零食。
- 生气懒一点:情绪平和,少生气,《素问·举痛论》提到“怒则气上”,《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也记载“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篇》则指出“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由此可见,“气”不能乱生,更不能常生。
- 忧思懒一点:减少忧思,《黄帝内经》指出“忧愁思虑则伤肝”,过度思虑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引发多种问题,如脾胃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紧张等。当思虑过多时,我们可以做些喜欢的事情来放松,转移注意力。
- 日常懒一点:日常放松,早晨醒来可做些简单的身体拉伸,喝杯温水。忙碌一上午后,可眺望远方,转动眼球,稍作休息 5-10 分钟。晚饭后可放空大脑,散散步,欣赏路边风景,呼吸新鲜空气,缓解身体和精神的疲惫。
- 锻炼懒一点:适度运动,现代人的运动方式多样,如游泳、瑜伽、跑步等。然而,需注意运动的适度性,过于剧烈的运动易使身体受伤,消耗体力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也应适量。此外,勿盲目追求暴汗减肥,这种方法虽有效,但极耗气血,可能得不偿失。适量运动,方能更好地保持健康。
总之,“懒”并非消极怠惰,而是倡导一种平和、适度的生活方式,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