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记住:永远让自己输入大于输出
一、学习:
听樊登老师《心流》[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少有人走的路》、《思考快与慢》、《幸福的方法》这些书中的理论大多源于此。
听身边的朋友常常提起心流这个词语,我就在想,我有吗?我有过这种“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我的心,使我快乐。”我有过这种感觉吗?好像截止目前为止,我是没有的。
本书系统为你阐述心流的理论、进入心流的条件以及日常生活中获得心流的方法,只有常常处于心流的状态,你才会找到一条通往稳定幸福的高速公路。因为心流能带给你的,不只有幸福感,还有价值感。
1、心流,快乐的源泉
人类一辈子都在追求幸福,但是为什么幸福总是很难获得,唱《寂寞在唱歌》的阿桑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其中的歌词却时常在我脑海萦绕“谁说的 人非要快乐不可好像快乐由得人选择”。既然我们不能选择快乐,那我们应该可以选择生活,爱默生曾经说过:“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当人类有了无止境的欲望的时候,是不能享受此刻当下,也因此与知足的快乐绝缘。而米哈里发现:幸福并非瞬间发生;它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能仗势巧取豪夺;它不受外在事务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2、体验心流、获得幸福需要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并且自己从中获得了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复杂,更与众不同。
当你的技巧远远大于你的挑战时你会觉得厌烦,当你的技巧你会远远小于你的挑战时,你会觉得焦虑。
3、心流的构成要素
(1)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2)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
(3)明确的目标与及时反馈
(4)掌控自如
(5)浑然忘我
(6)时间感异常
4、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1)自得其乐的性格
(2)学会闲暇
“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中徘徊。” 当叔本华说出这句令人绝望的话时,不知他是否会感到一丝得意?那时没有心流理论,也没有积极心理学,叔本华也许无法理解,那一丝得意就是人生的第三种可能-----幸福。
二、反思
1、为什么我的工作很难进入心流的状态?为什么孩子的学习也很难进入心流的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常常苦苦思索,百思不得其解。
是因为我把工作当成了“必要之恶”吗,是我得到幸福生活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还是因为我把工作仅仅认为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我所钟爱的事业?实际上我的工作也没有不剥夺我的时间,没有放低我的尊严,可是为什么还是不爱。它实在太过可怜。
孩子学习呢?为什么她总是没有自觉意识,她不知道她所学为谁?终日被学业所困,也就更加没有快乐可言。真的是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
2、手机的魔力常常会让我忘记了时间与空间,大人都无法抵御它带来的魔力,何况小孩。但是那不是一种心流的状态,当我一直在耍手机的时候,当我用一整天或者一整个早上、一整个晚上无聊地刷着微博的时候以为会给自己带来心流的感觉,但是那带给自己的却是厌烦,对自己的厌烦,对自己浪费时间的后悔。
三、行动
1、热爱我的工作,从此时此刻起,樊登老师说过:“当你认真地对待工作,人格也会变得厚重。” 工作能够造就人格,不要把它跟生活对立起来。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你的人生。在你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地去投入工作。
2、花更多的经历在孩子身上,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好好的教育孩子也是在为我创造未来。趁时间还早、趁孩子还小、趁我还未老,多付出我的时间与精力,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实际上也是我的时间。
3、戒掉手机才可能让自己更加专注的工作,常常把手机放在身旁,只会让自己的工作、思维更加发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