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
读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
一个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在我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曾经听到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子父母离异,各自重新组合了新家。孩子被当教师 的姑姑接走抚养,姑姑是一个很好强的女人,生活、事业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姑姑也离婚了。但是姑姑却抚养着这个侄儿,和自己的女儿。不幸的是,姑姑得了癌症,很快去世了。男孩子其实也已经长大成人,在姑姑去世的这一年,他考上了大学。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去读大学,而是选择跟随姑姑而去——人们在姑姑的房间里发现他上吊自杀了。
听到这个事情我很震惊,就像讲述者说的,他已经成年了,完全可以独立自主了。这个孩子内心是有什么疾病吗?我想,或许男孩是感到了绝望吧,读大学又能怎样呢?没有了疼爱自己的姑姑,他仿佛失去根基的小草,经不起任何的风雨。他需要的,或许就是那一份支撑他活下来的呵护和爱。
一个人自从离开母体,就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是父母的爱,给予了他希望。因此作为一个人,我们总是在渴求,渴求那一份来自生命之初的关爱。是你给了我生命,是你让我来到这人世间,你不能置我于不顾,你要关心我,疼爱我,陪伴我,给我内心的安全感。
不得不说,一个人最需要的,或许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书中的女主茱莉亚母亲早逝,父亲工作繁忙,茱莉亚一直对父亲怀有一种敌意,因为父亲在她的生活里,缺席太多。婚礼这天,却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她不得不取消婚礼,为父亲举行葬礼。令人惊愕的是,父亲葬礼结束后,她却收到了一个大木箱子,箱子里竟然是父亲!父亲称自己研制了这种高科技的机器人,可以在去世后陪伴亲人六天,六天后,他就会耗尽电量,完全消失。
也许父亲并没有死,而只是以这种方式来和女儿相处,他们在这六天里,谈论之前没有谈论过的事情。父爱一直都在,只是茱莉亚记忆里有些已经忘却,自己生病时父母的焦虑,小时候无微不至的呵护,当女儿有男朋友时,那种天生的嫉妒和担忧。最令人忍俊不禁的就是这位父亲对待女儿男友的态度,前男友和女儿缠绵无尽,父亲冲上去就是暴揍,现男友就要和女儿结婚,这位父亲直接死去。呵呵呵呵,父爱,父爱,不能够容忍别的男人把女儿夺走。
当然在这个故事里,最终父亲还是帮助女儿找到了真爱。
不管是父母还是儿女,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的无可替代,但又不能不放手,只剩下远远地默默地关怀。
父母是孩子避风的港湾。
孩子逐渐长大,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他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忽略了自己很多。这好像是所有做子女的通病,三毛就曾经说过,自己就像夹心饼干的夹层,父母看不到。有些事情,我们看不到,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单纯的拥抱。就像《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他渴求着母亲,每时每刻都希望母亲能够陪伴着他。敏感的孩子总嫌爱的不多,刚强的孩子用自己的强大掩盖内心的失落。扒开内心深处,每一个人都深深渴望那种爱,父母之爱,再多一点,再多一点。而那些竟然从来都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呢?他们岂不是更加缺乏?如果有一个人爱他,就像那位姑姑,她已经是那个孩子的所有,她是这个孩子活着以及向上成长的根基。一旦失去,他就不知所措。
为什么总是有孩子自杀?因为那些父母让孩子绝望,我已经如此努力,考出最好的成绩,乖乖地听话,依然得不到你们的溢美之词。孩子所求之于父母的只是认可他,爱他,而不是把他当成一块基石,不停地雕刻琢磨。那些因为外界的伤害而选择自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在遇到挫折坎坷时,他们没有任何依靠。
爱他,信任他,给他宽容,让他自信,我想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应该做到的。不要只是盲目生下一个孩子,给予爱,传承爱,才是一代一代繁衍的意义。
好在茱莉亚的父亲弥补上了自己的一课,他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帮助她找回真爱的男友。六天后,他及时撤退。因为,他可以放心地走了,已经有一个男人代替他爱女儿。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内心总有一个心结,那或许是来自于父母的。它会影响你的一生至深,好的或是坏的 ,你想扬弃的或是想秉承的,你想忘却的还是想铭记的。
没有交谈过的事情,有的还来得及,但更多的过去已经来不及。好在大多数人还会自己做父母,你或许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交谈的机会,敞开心扉,把爱放飞。让你的爱托举着你的孩子,不惧风雨,展翅高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