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823955/a67bdcbd847a0e13.jpg)
一进入假期,有学生的家长们总都提醒孩子,为充实度过漫长的假期,做个学习计划。只是,很多家长又都会跟我说:“唉,计划做了也是白做,他能完成吗?”要不然就是:“做啥计划,做的计划他从来都没完成过。”也或者说:“这孩子,一放假就放飞自我了,他能管得了自己吗?”……等等,听着是不是都带怀疑味儿,背后则是家长的不信任:不信任孩子有能力按计划完成,不信任自己有能力督促到孩子完成计划!
7月10日是古尔邦节,7月9日至13日放假调休,共5天。这几天全疆人民都在享受古尔邦节小假期。我们晕,自己休小长假,就忘了时间,自以为是觉得儿子也休息。当然这其实是为人父母潜意识里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大多父母无意中爱犯的一个美好的错误: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工作好、学习好、休息好,总之照顾好自己。所以当自己休息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觉得孩子也跟自己一样是在悠闲的。先生总表现的比我还惦念儿子,关于和儿子联系,常常他埋怨我:“我不说,你咋都不知道主动跟儿子联系。”我都回他:“我相信儿子有能力做好属于他的一切,他有空自然会联系我们!”对于这个我深信不疑,因为我有亲身经历!
儿子高考那年,进入一月,自治区级、市级、地区级的一次次模考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尽管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开家长会,教家长们在这节骨眼上如何给孩子解压,但老师、家长们还是无法避免地非常关注孩子每一次模考成绩。第一次模考,儿子总分是569分,他紧张,坚持考完就发烧,在家休息了三天。记得那三天我没有问他何时回学校,也不讨论分数。最后是他自己提出来要回学校,说老师要讲卷子,并且走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妈妈,你放心,我就是600分的水平。”他说得这个分数,从进入高二下学期时就有跟我们讲过。那时候我知道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600分。所以从一模以后,后面的二模、三模、四模、五模、六模成绩,他不说我按捺着猫抓抓一样的性子,转移注意力,不再详细问过,直到高考结束。后来我们再聊起时,他才告诉我,那些模考,他最低一次是差两分不到500分,最好的分数是580多分。
高考时,学校要求儿子他们最后一门考完,立刻返校估分。当时他给老师报的估分是605分,跟我们说的是595到600分之间。结果成绩下来他考了607分,那年全疆是17万多考生,排第1100名。
说实话直到查到儿子分数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悄悄彻底放下来。每每回想起那一段日子,明明每一次都太想知道儿子的模考成绩,也明明每一次都是纠着心,可是每天依然提醒自己耐下心来,有空就听各种与高考相关的课程,孩子的、家长的,抓住哪个听哪个,愣是沉下心做了个“超级心大”的父母,一味坚信着儿子。现在来看,作为父母,在那样紧张的日子里,除了相信孩子、支持孩子,我们还能再做什么呢?
下午七点,先生让我邀儿子视频,儿子接了视频,还在办公室复习,说复习到晚点儿凉快些,再回房间。看得出儿子抓紧时间复习,但又怕不接我们视频,我们牵挂他,所以为让我们放心,他就接了视频。只是一边在看他的学习资料,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我们。看得出他的专注全在他的学习资料上,就不忍再打扰他复习,说了几句话我们就挂了电话。就这样,我看先生也小孩儿似的,开心的掩饰不住屁颠儿屁颠儿。他说我假装淡定,我回说:这个淡定能是假装出来的吗?难道我不是一直都很坚信儿子的吗?其实,不谦虚地说,我心里知道,这份淡定不是凭空而来,来自于自己长期坚持的自我成长。
课程里有说:孩子的坚持、自信,一定是来自父母的信任。父母只有发自内心地支持、信任孩子,行为上才会表现出积极地鼓励、帮助孩子。孩子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父母对孩子做到完全信任时,孩子才能全然地接受到这份来自父母的能量。而这份能量,正是支持孩子走向更高、更远的力量之源。正所谓:孩子终究会活成父母嘴里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