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关键词:具体
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掌灯人的运营,侧重在内容和文字方面。完成了商品的文案撰写、掌灯媒体号的内容编写、做了一点掌灯人的测试辅助工作,以及绘本地图公众号内容日更。
两个技能:筛选材料并重新概括的能力;一点文字撰写的技能。
三点体会:
1 具体
从文字内容的工作,得到的体会是“具体”。有想法,固然好,难点在怎么把想法变成落到纸上的文字,这之间的差别只有亲手去写出来才能知道。写东西的特点,在脑子里面去想,想到的是1,2,3 而落笔写出来可能就是2,3,4,5 甚至可能是 6,7,8 写出来的与原先的设想完全不同。有想法,要么说出来,和小伙伴们商量着看看能不能做,要么就自己写出来,落笔成文,把想法变成可见的产品。可讨论、可使用、可评估。没有这些,想法也只能是想法,却不是可以拆解分步的动作。
我用的办法就是写。写,是对思路的一个梳理,也是验证想法是否可行的一个办法。假设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却不能让别人理解,原因只可能是一个:想法有问题,不完善。根本没有想清楚。写的目的不是做计划,计划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思路”,有思路则有可以执行的步骤。因此,具体,就意味着,不停留在想法上,而是有思路,有可以上手操作、按步骤执行的动作,而这就意味着,接受的任务都应当输出一个结果。
2 不确定
原来的想法,有那么一个岗位,职责很清楚,固定就做一些比较确定的工作,经过这一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做运营、互联网,他的岗位就不应该是固定的,不确定性才是未来职场人的常态,再也不会有某个固定的职位,提供一些固定的工作,根据业务和产品需要,不定期轮岗和流动也许才是应然的状态。重点不在做什么工作,而是通过做这些工作训练实操的技能。
例子:写文字,撰写书单和教案这些文字文案的内容,运营掌灯人开设的媒体号,编写内容,这就得筛选材料并重新概括,输出一套合乎规则的内容,同样的素材,因为目的不同,对它们的使用就应该随时改变,以便适应预期。中间有一段时间做了app测试,一点都不懂,从零开始,从文字工作到应用测试,看似不相关,而实际做的时候,还是能够把之前的相关技能挪过来用。最近,则是运营微信公众号,做到日更,文字、排版又得重新现学,已有内容不能直接用,太粗糙,有版权保护的也不能用,因此,同样的内容就得重新写。因具体事务的要求,不管是编写,还是撰写,写的能力,必须随时能够适合,其中,还是花了一点时间去切换。
不过,每一次流动,原先的东西并没有丢,而是跟着迁移过来,根据新工作内容的要求,将已有能力重新组合,或者做一些改善和优化,再去做新任务。在一次次跟着任务流动的工作上,现学现用,慢慢摸索出来的。再也不会有学了一次,管用几年的东西了,知识和技能都得准备着随时卸载,随时更新,随时练习。
3 随学随用
因为工作内容的不确定,就要求我具备另一种能力:随学随用。在工作中的站位,就不是岗位职责,而是跟着项目和任务走,需要做文案,就随学文案随时写;需要测试,那就现学现用;需要运营公众号,短时间内熟悉操作,和文字编写规则,随学随用。所以,这就要求把工作内容转换成一个个任务,每一个任务就可以是一个项目,一篇文案;当天公号文字,就必须按照要求推送几篇文章,做测试,就得需要一篇测试文档。总之,必须有一个结果输出。
所有的任务,都可以比较独立地来看,一次做完一个,一次就做好,做好一件再做另一件,不断地在任务之间切换,非常浪费精力,也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最简单而看起来最笨的办法。这一点,能保证你的效率。第二点,结果思维,任何一个任务,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结果输出,要做成一件可见可用可评估的东西,可以看成一件小产品。既然新的站位是任务,那么,任务就应该能变现成一个明确的结果。有了这个结果,等于就有了对自己任务的回顾、检查、追踪和评估的依据了。不断地在各个任务之间切换,看似做了很多事情,实则没有效果,也不会有结果输出。
随学随用如果要比较有效地运用,就需要一些结构思考的能力。
结构思考的能力,第一步,就是得有明确的结果预期,面对一堆需要处理的材料,希望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个必须清楚,否则很快就会在信息海洋里晕头转向。第二步,信息分类,也就是信息筛选,归类分组的忌讳就是出现交叉,出现交叉就会特别的乱,归总所有的信息之后,还得保证不能彼此重叠交叉,比如按照主题就不如按照年龄分类简单可行。第三步,根据结果预期,分类的出来的信息,需要区别支持结果的,和不支持结果的,它们之间的比重各自有多大,这一点,也必须很清楚。第四步,就是重新概括,不管是出一份报告,还是做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条理清楚的结果产生出来。
有了结构思考的能力,随学随用会适应得更快,而且在之前工作中使用的能力,可以比较轻松地迁移到新的工作里面,或许还能产生一些新想法、新思路。
一个原则
学会一个工作原则。每天三件事。
这三件事,可以晚上琢磨一下明天必须要做的三件事,或者早上起来想一下今天必须完成的三件事,不要贪多,这个想做,那个也想做,最终往往是什么也没完成。
这三件事,挑出一件最重要的,上午十点前必须完成的,我的就是公号推送当天十点前必须推送出去,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它做了。不接受任何打断,有别的事情,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需要协调的,都往后排,先把文章发了,再做其他的。其他两件事也一样,设定个时间点,在时限之前完成。
一件事的开始和结束,设定时间记录一下完成情况,中间有打断,也得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有比较清楚的记录,回头就能检查出来做这件事到底花了多少时间,被别的事情干扰或者分心的时间是多少。有了这个记录和对比,就能有意识地提高工作效率了。
如果每天早上能知道当天要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并且完成了,晚上就得记录完成的过程,和出现的问题,不然,会很快忘记哪些方法尝试过而没有用,哪些方法没有尝试过,随时记录这些,可以有效免除那些反复的、无效的思考。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尝试更多的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有效而具体。
接下来,我想在做事情的方法上,再做更多的尝试,不管手头的方法多么好用,一定有更好用的方法,提高效率的同时,才能有精力去尝试这些新方法。不是什么都懂,至少可以做到什么都可以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