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年1月16日

2023年1月16日

作者: W_美娴 | 来源:发表于2023-01-15 20:18 被阅读0次

    致良知线上正心班学习第71天

    时间:2023年1月16日

    姓名:温美贤

    地区:山西朔州

    志愿:我立志要成为一名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用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日行一善,时时觉醒。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2分

    2、准时交功课✔:2

    3、日行一善✔: 2分

    4、每日自省✔:2分

    (1)时刻保持恩悲敬

    (2)不抱怨,不说谎

    5、读书践行心得✔:2分

          今日感悟:新的一周开始了,也是我国最隆重的春节登场的时候。大家在忙碌中,还学习精进成长,为我们的彼此赋能感到高兴。看着群里伙伴们的分享,能量满满。

          今天学习阳明先生的新文章《象山文集序》,听了一遍原文和博仁老师的导读,清晰了很多。为先生的智慧折服。

          【背景】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为陆九渊的文集写的一篇序,陆九渊号象山是宋明二代心学的开山之祖,所以心学也被称为陆王心学。这篇序为我们梳理了心学传承的脉络,从尧舜禹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到孔孟的仁义礼智,再到阳明先生的致良知。

          原来阳明先生的良知之学是孔孟真传。良知即是天理。在这篇文章里阳明先生首先提到,心学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那我们今天在博仁老师创建的平台学习,真是太有福气了,我们借由“致良知”的入口,学到了圣人真传的智慧,那我们就与圣人同频共振,逐渐地靠近圣贤。

          文中提到16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原来这就是儒家最初的心学源头。那人心和道心究竟有什么区别?

          凡是发自自心本源的称为道心,也被称为初心,我们经常会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忘记最初时候的那颗本心。初心又被称为赤子之心,是指没有被染着的心。而人心是后天形成的,是受后天的观念、认知、看法以及知识等所染着,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夹杂的很多的私欲。

          道心和人心其实就是一颗心不是两颗心,人心如果能够恢复中正纯粹,那么就是道心。被私欲遮蔽的时候就是人心。念头起来的时候我们的道心、良知之心就能够照见这个念头的是非对错,照见我们的起心动念,按照良知之心去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我们经常可能会听别人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就是以良知为标准的念头。有很多念头一动欲望又开始生起、无明又开始生起,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就马上觉察到!

          所以禅宗里面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觉察到之后就用自己的道心、良知之心去镇住它,镇住了就是道心的呈现,没有镇住也就是被人心被欲望所控制住了。所以我们的这颗心它不是在道心上,就是在人心上。

          我想分享自己的一个故事:在单位卫生间,经常看见卫生纸不多了,有时我就自己私藏起来,怕日后自己上厕所不够用。其实,后来一想:“自己咋这么自私,那别的同事上厕所没有纸怎么办?”我也照见自己的私欲,利己之心。我的人心不在道上,会受损我的“德”。所以,我以后上厕所就没有了这个想法,也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觉知后我改邪归正,不为人心所惑,时刻觉时刻知,让自己走在道上。

        感恩圣贤智慧的引领,让我一步一步在觉知中成长,感恩博仁老师的平台,让我结识到一群爱学习的良友。

        感恩    感恩    感恩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

    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年1月16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ka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