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对他的父母抱怨说自己最近腰酸背痛,父母从“我为你好、帮你解决问题”出发,可能会说:“你这是窝在沙发上玩手机玩的”,然后提醒孩子,“你要注意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这些话背后都是父母的好意,但孩子听了会觉得是指责,心想“不管和你说什么最后都变成我的错,早知道不和你说了”。
父母的这些话语之所以效果不好,就是只顾着“我为你好”,而忽略了“我和你关系好”。
如果父母从“我和你关系好”出发,可能会说:“哦,那肯定不舒服”,再询问孩子“有什么我可以做的吗”。
这时,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指责,而是温暖和支持,也许就会主动说“可能是我坐的时间太长了”。
或者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问孩子“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如果孩子说不知道,父母可以不施压力地分享一句,“我有时候一个姿势坐久了也会腰酸背痛,但拉伸之后会好一些”。
没有给孩子下结论,也没有强迫孩子改变行为,这时孩子感受到的是被父母的问题和经验启发,而不是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