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

作者: 小纳不老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2:32 被阅读0次

    行为的改变之所以困难,绝大部分原因是受我们自己的舒适区所影响。因为改变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意味着要承受一些不舒服。

    那么什么是舒适区呢,大多数可能会回答不就是舒适熟悉的环境嘛。其实并不完全正确。比如小方在某个单位里做了好几年,每个星期都要出差,很累,钱赚的不多,因为出差的原因环境经常变,过得也并不舒服。

    虽然没有其它因素影响,但是他就是迟迟不愿意换工作。那对他而言,这算不算是他的舒适区呢?其实也算的。因为舒适区更准确的定义,不是舒适或熟悉的环境,而是指我们对环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

    就像有些人喜欢经常换工作,一年换个五六次都是很正常的事。你问他原因,他可能会回你:我遇到的公司要么领导不好,要么没有竟升空间,要么工作时间不人性之类的。

    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换工作这件事已经成为他的舒适区了。当他遇到挫折或失去安全感时,他会暗示自己这些问题换个环境就可以改变。因为换工作这件事,是他能掌控的。而掌控是人安全感的来源。

    所以,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因为我们会不自觉的回避焦虑感,也不自觉的会去重复旧行为寻找控制感。

    当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因为换工作是他的应对方式,所以他就通过换工作换环境这件事来构建自己的生活。

    那要走出舒适区,当然就是要改变我们对环境的应对方式去直面焦虑了。但在改变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应对方式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常用的量表,叫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你可以从中参考。

    但其实还可以进行更粗略的划分,分成对行为上的应对和对内心的情绪应对。比如解决问题和拖延就是行为上的应对;逃避和合理化就是对内心情绪的应对。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只要认真想一下,都是可以分辨出自己的应对方式的。至于怎么改变,本质上就是让自己不舒服。比如你发现换工作的应对方式是逃避挫折,那你就尝试面对挫折试试。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了:走出舒适区,是改变我们对环境熟悉的应对方式,用新的方式来替代旧的方式。但是有一天,新的方式也会成为我们熟悉的方式,变成新的舒适区。那时我们也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吗?

    我想用查理芒格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查理芒格有两个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概念,一个是能力圈理论,只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这个很像舒适区对吧。

    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概念,就是多元思维。他不断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其实就是在扩大自己能力圈的范围。

    同样的,走出舒适区并不意味着要彻底颠覆否决原有的舒适区,还可以是扩展你舒适圈的边界。我觉得这才是比较正确的方式。

    总结一下,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指你对环境熟悉的应对方式。想要改变就要走出舒适区,改变自己对环境的应对方式。这种改变本质上就是让自己不舒服。比如让坏的成为好的,让好的扩展它的边界。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愿意改变的人,那么你就要让自己保持“有成效的不适感”,让不舒服成为自己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舒适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ng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