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历史长河的淘洗,滚滚红尘的裹挟吞噬,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只是扰扰尘世的匆匆过客。不论身居何位、所取何功,在四季更替中,最终都会归于一处。袅袅炊烟起,小桥流水处,每一个旅者都只是观景者,因为来过,肯定要离开,只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写在开始
生活在A城的老一辈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自己的爱恨情愁。当大幕缓缓落下,愿意也好,不乐意也罢,都走向了人生的终点。即使人生最后一关——化作一缕青烟的情形像余华的《第七日》描写的那样也有三六九等的差异,但一切外在的东西并不能改变他们最后的生命展演——一撮灰烬、一缕青烟。对他们来说,身处特殊的时代,很多人横跨新旧两个社会,遭受太多的人生劫难。尽管所处的阶层不同,但是为了活着,每个人都尽可能用自己的方式与社会、与命运进行无畏地抗争,有的甚至以命相搏。也许正是感动于他们的不放弃、不服输,上苍没有让他们艰辛的付出付之东流,给予了让他们活下来的馈赠。“人,首先是生存,其次是温饱,最后是发展。”不论从个体的层面,还是从社会的角度,人只有先活下来,然后才能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即使生之艰难,但最起码有希望。正是抱着这样的执念,不论是生活在富贵去的,还是生活在共乐区的,每个人都珍惜着自己的生命,有用自己的方式与社会、与命运抗争着。尽管过程各不相同,个人的遭际千差万别,但是从硝烟弥漫一路走来,经过群魔乱舞逆流的磨砺,到拨乱反正后的安享晚年,每个人尽管经历的苦乐不同,但是他们都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休止符,有的风风光光,有的安安静静,有的老境凄凉。
老一代人生的谢幕,A城土生土长的中生代成为了城市的主角。他们虽然没有像老一辈那样经受太多的磨难,但是十年浩劫还是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轻重不同的创伤。怪力乱神疯狂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无法成为旁观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每个人想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日子都难于上青天。“生逢乱世”,他们以不谙世事的双眼目睹着父辈们遭受的苦难,用稚嫩的身体承受着远远超出承受能力的痛苦。但是,毕竟他们身处童年,还没有被大染缸浸染,所以他们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有限的时空和条件中寻找自己的快乐。这份乐趣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其乐无穷。也正是童稚时内心深处深埋下一颗纯粹善良的种子,所以在未来的人生命途中,不论经受什么样的考验、遭受什么样的磨难,他们都能够报团取暖、相互扶持,即使偶有冲突和芥蒂,但是对他们来说没有过不去的坎。“事后想想,也就原谅了彼此。”
从《人世间》所描写的生活在A城的中生代看,他们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一样的童年记忆。原本各自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生活,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借助不同的媒介,在不同的契机他们聚合在一起。而起到纽带作用的非老一代工人阶级代表周志刚三个孩子——周秉义、周蓉和周秉昆。从作品反映的内容看,周氏三兄妹尽管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他们始终谨记老父亲教育他们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箴言——“努力做个好人。”正是有了这条为人处世的准则的规范,兄妹仨在各自的生活圈子里都凭借自己的诚实善意博得了朋友们的信赖与好感。而他们用从父辈们身上继承的优良品质,对自己所追求的和所操持的事情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而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会对那些发出求助的朋友施与援手。仨兄妹尽管一奶同袍,但是性格和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各不相同。性格决定命运,正是不同的性格使然,从同一个家庭走出来的三个人因后期的人生历练不同,对社会世情投注的感情不同而走向不同的方向:大哥周秉义相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高中没有毕业就变成下放知青。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下放的地方成为一名文职人员,没有吃过多少苦;妹妹周蓉为了伟大而圣洁的爱情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的队伍中,只不过她是追随自己崇拜的诗人冯化成到偏远又贫穷的贵州。因为当年在城里高中也是成绩佼佼者,而且上学时又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所以在下放的地方成为了一所小学的老师,自然也没有吃多少苦;弟弟周秉昆因为是家里的老小,性格又相对木讷,因为哥哥姐姐的关爱把家里唯一的留守名额给了他,他刚刚成年就成为了国营木材加工厂的一名工人。
“行政干部”、“老师”和“工人”三兄妹代表不同的阶层,从十年动乱一路走来,因为人生的起点,人生的轨迹不同,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命运。在弟弟周秉昆的眼里,相继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文系的哥哥和姐姐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思考问题、对待朋友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与自己是不一样的。正是思想上有了这样的先期设定,所以兄妹三个在内心深处始终有一层无法突破的薄薄的纸。周秉义的成熟稳重干练,处世融通,所以不论知青生活,还是在北大学习,乃至后来走出校门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他都能够很好地处理与领导、同事的关系,而且都获得较好的口碑。周蓉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一个美人坯子,她不仅容貌美,而且性格开朗,人情大方,很有主见,最重要的是聪明好学,思想始终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有韧劲。很显然,兄妹俩能够养成这样的品性,与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的历练是密不可分的。至于周秉昆,因为没有经历特殊生活的淬炼,所以身上就少去了哥哥姐姐身上拥有的品质。不过,自周秉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他以自己的实诚、吃苦耐劳、善良和热心也在圈子里成为了领头羊,在他的周围也凝聚了一群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生死朋友。不论是德宝、国庆、赶超,还是向阳、吕川等,他们由于不同程度地受到周秉昆的帮助而对他充满感激,在他们的心目中周秉昆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而且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道他。也正是周秉昆的讲义气,加上读书不多,直来直去的性格,所以偶尔吃亏是不可避免的。而东北汉子骨髓里流淌的倔强的血液,成就了他固执认死理的秉性。——这一点无法与周秉义和周蓉比的。因为缺少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变通性格,所以两次牢狱之灾让他在人生最旺盛的年龄都在监狱中度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释放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对生物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灼伤力。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灼伤力对自己的伤害,每一种生物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种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人类也是如此。周氏兄妹不论是在动荡的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不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和亲人,都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不让自己及亲人遭受伤害。如果伤害无法避免,他们都会尽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弥补。在外人的眼中,周氏兄妹是共乐区光字片最风光的。但是,对兄妹仨而言,他们内心所承受的苦与累又有谁真正能够清楚和理解呢。在庞大的社会网中,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很多时候都是戴着面具迎来送往、强作欢颜。只有回到家里,面对最亲的人时才能卸下面具,袒露出自己的真面貌,按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说话。其实,不仅仅文学世界了生活的人是长时间生活在自失的状态,扰扰尘世中,谁又何尝不是戴着面具生活呢。从遵从生命本真的角度审视,每个人都渴望按照自己的心性生活,可是真正遂愿的又有多少人呢。滚滚红尘中,万千灯火照亮大地时,踽踽独行的身影随处可见。对于每一个奔突的人,谁不想觅得一爿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精神栖息地。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夙愿在快节奏发展的时代车轮的碾压下也变得微茫而遥不可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