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贫穷的本质》
之前 @也谈钱 说起过一个思想实验🧪,可以让你体验到什么是富人的生活。它不是让你假象自己有多少多少钱💰💰💰,而是让你以富人眼中的成本再去审视周遭的商品。
同样的实验可以反过来做,去体验一把穷人的生活,体验什么叫举步维艰。但就算是这样也并不能完全了解极贫阶层的艰辛与绝望。原本唾手可得的很多基础设施都需要花钱费力才能获得。
「无名之辈」海报看「无名之辈」的时候,曾感慨「怎么才能摆脱那种时时刻刻如救火队员般疲于奔命的绝望?」。就像开车上班,开不出几步,就不断地不断地不断地出问题,全部精力都耗散在修车上,试问哪还有什么心情去享受驾驶的快乐?
image以前,我很不能理解父辈为什么总是执着于一些蠢事(比如:算彩票中奖的规律,信信迷信……)。直到七舅跟我说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现在稍微能理解一点了。但也只是不再干涉,并不能理解太多。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深陷某种陷阱而不自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穷人。有很多能极大提升我们人生质量的知识,而我们并不知晓。那些知识才是我们学习的方向。比如:如何积攒财富?如何获得健康?我们需要购买服务吗?保险有什么作用?
我们需要理财、健康……种种领域的上帝视角。因为看到全貌才能知晓哪里低效。就像在窄路上开车,如果不知道前方路况(对向有没有来车),就不敢提速。正因为缺乏稳定的预期,穷人难以做长期规划,只能疲于应付。
我们不知道怎么变成富人,但应该知道怎么变回穷人。穷人的做事方式大致有两个特征:一是看不见「看不见」,二是始终没有开启正循环。
特征之一:看不见「看不见」
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就压抑不住追求口味的欲望。「穷人在选择食品时,主要考虑的并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而是口味怎么样」(p042)。这不就是我嘛!在财务安全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还总想买些提高所谓生活品质的贵货;被面子、娱乐等等牵着鼻子走,分散开销,毫无储蓄;……
说到「看见看不见」,有一个经典的段子:一个男生去相亲,媒婆夸对方名校毕业🎓、事业有成……吧啦吧啦一大堆,男生听了马上拒绝,说「说了这么多都没有提到长得怎么样,肯定长得不行」。
我们应该看见什么?安全边际!身体的安全边际、财富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可以保证我们在面对冲击时不致猝死。比如:突然地加速我们的小心脏是否吃得消?熬夜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能否生得起一场大病?……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可能就是「成本」。看清成本构成,才有可能降低它;看清成本,意味着需要我们看清收益曲线,知道在什么地方下重锤使长劲,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看清成本,也意味着看清代价,可以帮助我们避开很多麻烦。
穷人做事就不怎么留余量。由于安全边际变窄,事情常常跳脱出正常流程,而进入异常流程,然后开始没完没了地修补。
我们应如何扩大安全边际?建议大家都去学学 @冯雪 的「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主要是预防。预防一来可以分摊成本,二来是某种预案。
特征之二:始终没有开启正循环
看到穷人开启正循环有多难,我们就知道了应该多早启动自己的正循环。书里有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他们一生都在打零工」(p255)。没有积累,就永远都是从零开始。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最好在人生很早的阶段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叠加过去的影响,还能分摊风险给过去的自己 & 未来的自己,扩大安全边际。
从想做事到开始做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而我们应该重视如何缩短这段距离。比如:坚持每天平板支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能不能只做十秒呢?做了十秒,觉得「反正都开始了,又还不累,再坚持一会」,不就坚持下来了?!我们应该重视「微习惯」这类助推的技巧。
说到这本书给我的最震撼的启发,就是让我重新审视「稳定」的价值。「工作稳定似乎是中产阶级与穷人之间的一个界限」(p251),「一份好工作具有无穷的力量」(p252),「由于人们知道自己每个月都会得到一份收入,因此他们对未来产生了一种控制感,正是这种控制感事这些女人注重建立自己与孩子们的事业」(p253)……
而说到本书的缺点,感觉教育这块没说透。教育为什么重要?因为教育教授的是规范,是社会的共识,是融入社会分工的接口。但这又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