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她

作者: 来自心底的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17:20 被阅读0次

    从没想过2020年的春节会这样度过,在短暂的焦虑与不安后,也静下心来思考,我能做什么,发现有更多的时间跟孩子呆在一块,其实是件蛮挑战但也蛮有意义的事情。

    为啥说挑战,不知什么时侯开始,孩子会选择把自已关在自已的房间里,后来还干脆锁上门。我想,这跟大人们经常以爱的名义频繁进入她的房间有关系,是我们的行为教会孩子要为自已建立一个空间的防线,而且不知不觉的已经建立了一个心里防线了,而这个防线,又需要我们花时间,花好多的智慧才会允许被重新被进入的。

    哎,多有挑战呀。

    首先,我进孩子的房间,习惯性的敲两下门,我告诉她,敲两下门的一定是妈妈。慢慢的,她不会有那么惊讶的表情了。

          在这个寒假,恭喜孩子有了一个外号,大家一定猜不到是个啥外号。孩子在家看了一场电影:“”哪吒”,别问为啥她以前没有看,反正就是没有看,这下好了,在家完整 看完了,然后他爸爸说,我发现你和他有点像,想发脾气就发脾气,一天到晚不想受束缚。

    后来,有一次,她在那大喊大叫了一下,我说,“”我知道了,你就是小魔丸”,然后人家还挺兴奋的,说,我可比魔丸可爱多了。这是一个女孩说出来的话啊。

          接着呢,在家教会了孩子做早餐,炒菜。

    已经会做的早餐有下面条、煎糍粑,煎饼子,蛋炒饭,已经会炒的菜有:菜苔、白菜、卤藕、青豆,莴苣,萝卜,炸藕块,炸薯条,辣椒炒牛肉。

    孩子特别喜欢看步骤,接着喜欢关注数量,比如水给多少,盐给多少,这和她的理科思维是分不开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她是自信的,但也是莽撞的,她看过一次,就会说她会了,其实我担心的,总觉得这孩子有些自大。当然,积极主动,无所畏惧的心态还是值得肯定的。

    其中,发生的三件事情让我印像深刻。

    第一件事,第一天,我煎饼子时,有点厚,她第二天煎饼子里,就用自已的小勺子一勺一勺往锅里放。

    第二件事,是第一次我教她蛋炒饭时,她嘲笑我每次把鸡蛋都弄黑了,第二次她自已炒,第三次她在做作业,我帮她炒了一碗花饭,第四次,她说让我教她,怎么样像我一样把饭和油混在一起那么均匀,其实孩子眼里总是客观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黑就是黑,好吃就是好吃。接着,第五次,她又自已炒,我说要看一下她炒的什么样时,她把碗藏在怀里不想让我看,她说酱油给多了,我到了厨房后一看,真是一片狼籍,倒酱油时肯定倒多了。这件事情从她嘲笑到主动要学习,还觉得自已的表现不满意,她也一直在发生改变。

    第三件事,就是炒菜苔了,说实话,这个菜怎么炒,只要能熟,都能吃,关健是看相。

    第一次炒得有点过了,看起来软软的,第二次单独炒进步很大,根根分明,第三次,又给她机会炒,不仅根根分明,而且油灿灿的,真的是越来越好。我总是怀着一些教育理念,就是想告诉她,一件事情会做和做好,做完美,做极致真是有不同的标准,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生活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

          接着,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我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只要不诅咒,辱骂他人,不尖酸刻薄,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次,孩子跟我说遇到了一件事情感觉被冤枉了,后来她又释然了,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们老师说了,原谅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人。所以这件事情也没对她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她继续着她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件事情,让我思考,其实她遇到挫折和失落时,也许并不需要拥抱,不需要深度的聆听流程,只要用简单的方法让她兴奋起来也能有效缓解,这让我促使自己要练习多用短语。

    可这件事情对于我而言其实是蛮困难的,我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促使我要常常慢慢思考,多关注框架,细节,那些冷不丁冒出来一两句奇奇怪怪的话,看起来很不合时宜啊。

    可孩子“”什么傻子、同学、伙计,你是来搞笑的吧,你疯了,你出稀奇了吧,我的天啦,好好玩啊,好可爱啊,你笨啊,我的小可爱,你是个坏蛋”  这些都是我不太擅长用的,可人家就是脱口而出,我得承认,这些短句真的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实让人增强了兴奋点。

    有一天,她在床上不起床,我没有继续说,都十点了还不起床,我说,“”你床上有金子啊”,她一听,真兴奋起来了。

    怎么样变成一个有趣的人,把事情夸张的用语言表现出来,其实是我的课题。

          三天前,我们到了奶奶家,因为空间有限,我必须每天跟孩子呆在一个房间(就是我出差时她在这边的房间),她上课做作业,我处理文件。从最初她有些不情愿,到现在和平共处也是一个彼此重新接纳的过程。

    我们开始一起听樊登老师讲书。

    当然,我也不期望突然一下子她就能变得热爱读书,但对里面的某个章节,某个人物,某个句子,某个故事有兴趣,也许可能指引她自已去探索,渐渐丰富自已的认知体系,而不是在度娘那里毫无目的一条条翻阅今天的新闻是什么。带着问题去探索,总是对的。

    我们一起听完《魏晋风华》的时侯,还讨论了两个小故事。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督促我不要因为听而听,听就是要不断的加深记忆同时有输出,最简单的输出可能是能讲出其中两个小故事

    再来谈合作

          面对疫情,很多有文学爱好的孩子很容易写出一篇感动的作文或者诗歌来,但我家这位总是显得后知后觉,没有很强烈的情感。

    不过,仍然让我看到了一丝光亮,有一天,我在听湖北朗协朗诵刘汉俊老师写的(致敬武汉人民))的诗歌时,孩子听到了,她说“”为她点赞”,然后就抢过手机看下面的评语。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孩子她眼中的好,就是为你点赞四个字的直接表现方式,却无法用其它文字的优美与感动来传递这份支持。她仍然是有喜好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喜好。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天赋,有锻炼,有家庭传递的价值观,而我只关注自己能做什么就好了。

        另外一件事是共同画画,我为一幅画开了一个头,又请孩子帮忙把后面的补充上,她把我画的全部擦掉了,然后全部重新画了,还一幅得意的表情。其实我知道她有画画的技术,但很少有画画的情感和推动力,但你向她寻求帮助,她会答应。但凡是命令或任务,她就显得不那么热心了。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妈妈发的有趣的请求:“”求求公司快让我回去上班吧”,图片是儿子把整盘莱都泼在键盘上的场景。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我也不禁笑自己,这个假期,你的亲子关系成长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q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