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段时间我特别爱看广告,还觉得国外的比国内的好。除了创意,国外作品的幽默元素、画面表现与视觉冲击力都很强。那种直抵内心的东西,是你看了就不会忘掉的。我开头念叨的那个句子,就是一段广告词。这么些年,长长短短的电视剧其间总会穿插大大小小的广告。唯一让我记住的就这个。
一列火车缓缓驶过,不知道它来自何方,也不知道它将驶向何处。沿途的风光,是我用文字无法描述的美。伴随着鸣笛声、混杂着铁轨的撞击声,话外音就此响起:人生就像一场旅行……
经过了很多年,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则烟草广告。利群,是广告宣传的香烟名称,很中国的名字。我顾名思义下:对群众有利的。哈哈,吸烟有害健康。那印在烟壳上印在烟盒的一排文字断不是用来讽刺的广大烟民群众的,它是对烟民朋友善意的提醒,可这广告词着实说得妙,“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怕只怕广大烟民们听了这词,集体爱上了吞云吐雾的过程,而忘记了那肺会变黑的恐怖。
不知道当初为什么我只是爱上这句广告词,却没有追究这词的来龙去脉。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好奇心挺强的人,怎么那会儿这么像现在啊?现在我是个懒得辩解懒得关注懒得明白的人了。唉,永远不求甚解永远得过且过。
“永远到底有多远?”记不得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了,也不再记得关于这首歌的其它的更多的资讯。一首歌里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就只是这句反问这句旋律。这也是至今在歌厅里我始终无法演绎一首歌的原因,因为唱着唱着就忘记了,因为我记住的只是这支离破碎的片断,因为局部的迷恋而使我失去对整体的关注。只是碰巧有某个句子或某个词触动了某人心底的那根弦,“咯嘣”一声……
在某篇文字里,看到:女人,30岁有30岁的成熟,40岁有40岁的优雅。我很佩服并感慨此种情怀的淡定与自信。而现在的我,却永远只爱18岁。然而回忆起那个18岁的自己,却拼了命地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渴望优雅,那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孩子。
因为同伴的一句不耐烦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因为枕头底下放着的那本尺害得自己常规扣了分,就难过得不行,哭个不消停。还翻到矫情地记在笔记本上的这样一句话:从18岁开始,我就已经老了。记不得这是狄更斯还是狄金森的话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上,好象直到今天都未能彻底摆脱那18岁的影子。只是“青春啊青春,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问朋友老了会干嘛?他说:“老了买个大房子,最好是个农场,然后邀请朋友们来聊天、喝茶。”这该是个理想主义者吧!我和老公说好了,老了以后,我们就回到那个最初养育我们的地方,找块空地,如果还有力气的话,可以在那空地上种些青菜栽些萝卜或者还有玫瑰。不过有玫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又不能当饭吃。
在乡间的田埂上,于是,你会看到一个瘪嘴老太太和一个精瘦的老头子,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夕阳的余晖,五彩的云霞,给他们笼上一层神秘的美丽。或许会有年轻的男女看了后幸福地感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谓幸福不过如此。
或许我们还可以配上这段画外音:“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2569/ef9015432e9fab5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