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七妈
最近三年级的孩子每天打卡坚持的不错,上课表现也越来越棒。我就奖励孩子们看书,但是,上课时间有限,怎么办呢?我想到把书拍照发到群里。
上周给孩子们看的是《鼠小弟》。上课时,我问孩子们好看吗?孩子们说好看,非常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鼠小弟的小背心》。
我:是啊!你们翻开这本书,能想象到最后鼠小弟穿着长长的小背心伤心的样子吗?
孟傲雪:老师,如果是我的小背心,变成这样子,我妈妈一定会打死我的。
王子豪:老师,如果我的小背心变成这个样子,我妈妈也一定会打死我的。
然后,同学们就随声附和起来。
之后,孟子翔站起来说:如果我干了这事儿,我得自己准备好坟墓。
哈哈~全班讨论的更热烈了。我一听,孩子们说得跟一群后爹后妈似的。我赶紧更正。
我:孩子们,你们的爸妈如果真要因为一件小背心就要打死你,那你就问爸爸妈妈一个问题:是我重要啊?还是小背心重要啊?
孩子们中就有人说,小背心重要。这时候,郭宇晴举手了,平时上课回答问题并不积极的一个孩子。我就好奇,她会想说什么。
郭宇晴:老师,我问过我妈妈一个问题,是我重要还是手机重要?我妈妈说,手机重要。
接着,一个同学很激动的举手,说:老师,我也问过,我妈妈说是我重要,因为我会喊妈妈,手机又不会喊她妈妈。我刚满意地笑了。结果,就又有同学举手了。
他说:老师,我也问过,我问是手机重要,还是我跟我弟弟重要?妈妈说,手机重要。
原来孩子们还真问过这么多类似的问题。但是,家长给孩子们的答案并不令孩子满意,也并不是真实的答案。
我赶紧说:孩子们,你们要趁爸爸妈妈高兴地时候问,如果他们正生气呢,或者心情不好,他们就会故意说你们不重要,手机重要。真实的情况是,一定是你们重要,手机不重要。你想想,每当你生病时,是谁最着急?是谁陪着你打针吃药?是谁给你做好吃的?
接下来,离我最近的吴佳琪说:老师,我问我妈妈是我重要还是我妹妹重要,我妈妈说我妹妹重要。
我:你妈妈这样说,是因为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帮助妈妈,而妹妹还太小,需要更多的照顾。
即便是这样说,孩子们依旧是不太满意。就在这时,孟铭睿同学举手了,他平时并不那么积极主动。他会说什么?
他说:昨天我玩游戏,妈妈问我,是我重要还是游戏重要,我说游戏重要。
我赶紧把他叫前面来。我说:孟铭睿,老师现在问你,你觉得是游戏重要?还是妈妈重要?
这时候我看着孟铭睿,他本想脱口说出答案的,但是就在那一刻,哽咽了一下,说:妈妈重要。
我:孩子们,孟铭睿妈妈问,是妈妈重要,还是游戏重要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孩子们:游戏重要。
我:现在的答案呢?
孩子们:妈妈重要。
我问孟铭睿:那你昨天为什么要跟妈妈说,游戏重要?
孟铭睿想了想说:我想跟妈妈开个玩笑。(更有可能是气话)
我:孩子们,明白了吗?刚才孟铭睿的回答就跟你们的爸爸妈妈的回答很像。或许就是一个玩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咱们的爸爸妈妈都很害羞,不好意思说煽情的话,就找借口说手机重要。
但是,你们一定要明白。在爸爸妈妈那里,一定是你们最重要。你们的健康最重要,其次才是你的学习成绩。
上完课,还有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过来问我,老师,我也问过我妈妈,是我重要还是手机重要。(我的天,孩子们是商量过的吗?都问这个问题。。。)
我:那你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那个男生:我妈妈没说话。
我看了孩子一眼,能感受到孩子因为妈妈没有说话而产生的迷茫。
我:老师刚才讲,妈妈或许是比较害羞,不好意思把你重要说出口。
那个男生:哦。
看见孩子们如此热衷于这个问题以及问问题时脸上的迷茫,让我想起最近无条件的爱这个话题。
父母对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爱,而且必须让孩子能明白这一点,并体会到这一点。这是处理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一个根本点。
著名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孩子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最重要的是要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确定自己的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那么他们就有了归属感,也就有了安全感。出了任何问题,都不会害怕,因为他还有他的爸爸妈妈站在他身边。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确定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爱自己,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
所以,当孩子问到:是手机重要还是我重要时?一定要记得将您心中真实的想法大胆而坚定的告诉孩子:你重要。
为什么?
心理学阿德勒说: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他的解读能力很差。
当你在家总是看手机时,孩子就能感知到你把更多的时间跟精力放在了手机上,对他的关注少了。他能感知到这一点。但是,他并不能正确解读这个行为。所以,孩子才会问,是谁重要。他需要你的一个肯定他重要的回答,他才会安心。
再回答开篇那个问题,孩子们说,如果我的小背心变成那个样子,我妈妈会打死我的。孩子如此干脆利落的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会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不敢犯错,或者,即便犯了错,想各种办法不让爸爸妈妈发现。
最近正好有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跟我聊她儿子在学校打了其他同学,被请了家长。这时候家长惊讶地得到班主任反馈,说孩子爱撒谎。朋友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而班主任说得还挺严重。
就在朋友问她儿子为什么撒谎的时候,他说害怕惩罚。当班主任拿起手机要打电话的那一刻,他会自觉地去操场上跑25圈。
多么可悲。惩罚的目的本来是要让孩子记住,从而不犯错。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惩罚让孩子害怕,从而不敢说实话。
我一直很欣赏一个姐姐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她总会适时的跟她儿子说,无论什么时候,不论是你干了什么坏事儿,还是成绩考了0分,都要跟爸爸妈妈说。你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一定是你的爸爸妈妈。出了事情,第一时间要告诉你的爸爸妈妈,他们会立即帮你想办法。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犯错是孩子学习的好时机。在《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是我们能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我说的确实是“我们”。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咎。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怎样把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是有具体的一些方法的。比如下面这个“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 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 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 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更多内容下次再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