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默

作者: 三木三石 | 来源:发表于2024-04-07 22:17 被阅读0次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网译: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何以“子不语:怪、力、乱、神”?
之所以有这句话的存在,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孔门弟子或有资格问及孔子关于怪力乱神之事时,孔子默然以对,要么是孔子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公示,自己不会谈论乱力怪神。
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
大概率是前者。

即便是别人问及孔子关于怪力乱神,孔子默然以对,但究竟是孔子不想说,还是说不好而不说?
大概率又是怕自己说不好,而不愿说。

至于人世间的怪力乱神,孔子不但不陌生,反而是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可以活命养家的职业就与之相关,也就是主持丧礼。
且后来孔子也是因此而闻名乡里。
或许孔子也是以此为契机对于祭祀之礼开始了好古的敏学以求。
无论是祭祖还是祭天地祭高山大水,其蜿蜒曲折处就是乱力怪神。
之于春秋当世,孔子对于乱力怪神,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不愿说。

孔门治学求得是干禄,走的是仕途,所行即为政。
所谓为政就是当下的社会治理相关的事务,过后就是历史,之于孔子就是自言可知可罪的《春秋》。
孔子为政倡导的是中庸守正,用的是仁礼。
孔子编写《春秋》是晚年的事,但即便孔子没有编写《春秋》,以孔子之慧,岂不知,历史的节点、拐点之下无一不是怪力乱神。
不仅是鲁国之春秋如是,天下之春秋亦如是,这一点孔子在有生之年有幸因流亡各国而亲临做了实证。

之于为政,孔子讲力,论神。
无论是一己之力还是一国之力,无力则无以为政。
力者,体力也,物力也,财力也,人力也。
无论是一己还是一国,治人者祖先遥存处,都是神格。
孔子自身如此,孔子所授之徒如此,鲁国如此,天下如此。
无此无以为政,只是孔子所授是如何让为政来得更好些。

孔子开坛授业,讲礼求仁,培养君子,可圣,可贤,可士,要有正力正神,不能有怪力乱神。
故,“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断句当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何为怪力?
何为乱神?
孔子编写《春秋》后,语“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以人的名义定义了怪力与乱神,并对春秋之人与事做了取舍、批注,其他人同意吗?
孔子称之为微言大义,他人何尝不以为诛心之论?
其他人当是可以为人的君君臣臣,圣贤士。
其他人与民无关。

即如孔子,即便不语怪力、乱神,但为政,不语不意味着不用、不做。
为政,孔子如斯,他人当斯。
春秋如斯,后世亦如斯。
是为言默,是为阴阳。
孔子著《周易》,阴阳之慧,岂是常人可拟。

相关文章

  • 默言默语

    “爷爷奶奶,我给你们拍个照吧” “好,你拍吧” “笑一个” 20190209 初六,两岁10个月

  • 默言

    循循三百余日的阴晴月圆 那个人少语寡言 积下那许多炙热的恋语,蜜甜 在后来属于你我的日子 把它们通通说与你,听完 ...

  • 默言

    不知道有多久,心里有话却不知对谁说,该不该说,时间一长,不知道这些话是放在心里还是肚子里了,别人都说心宽体胖,我觉...

  • 默言

    悲苦不止在眼泪里,更在默言和杳无音信中,没有声音更是极大的悲与泪以及处在低谷中的无助与绝望,屋漏偏逢连夜雨那种凄凄...

  • 默言

    云聚了又散, 水清了又浊。 花开了又落, 情深了又薄。 我懂你的沉默, 你不听我诉说。 ---作于 2013清明

  • 默言

    我是一个很懒的人,总是读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其实自己也有花一样的年华,与众不同的故事,在此与大家分享。 ...

  • 默言

    捻一片黄叶借一缕阳光静听透过茎里流淌的心语 雨落不在留声风过不在留思默言染尽秋色浓香 洒脱挥手告别不要缅怀那些回不...

  • 默言

    青春是一场看似没有尽头却又转瞬即逝的电影,回忆起绽放的那个宁夏仿佛可以触摸到彩虹。 心事隔着几堵高墙 当下的你自己...

  • 言默

    外面的天依旧阴沉沉的,风几乎没有,但挂在阳台的衣服在微微的摆动,没有细数这是春节后的等待复工的日子,但你离开已经有...

  • 默言

    那儿地震了,是否,还是画中的景象,留记下,希望震后余生,诸位安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言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sz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