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跨行经历。
20多天的经历,最终以双方的放弃为结果,给这段经历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曾经有过预感,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在开始这段跨行经历之前,我已经纠结了有半年左右。
最终决定踏入这个行业,也是抱着“亲身试试,才知道自己到底合适不合适”这样的心态。
真正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我才知道这对我而言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挑战。
喜欢一个行业是一回事,躬身入局才发现,事实和当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这个行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也适合个人长期投入时间、精力、学习、成长,适合长线收益。
但是,这个行业也面临着剧烈的竞争和严重的内卷。
我观察到,这个岗位性质和我理解的也完全不一样。
即使到了我理想的那个位置,面临的都是重复的充满负能量的客户问题,付出的时间也是超越了工作时间,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层层压力和考验。
全新的工作模式,和以往十几年的工作模式完全不一样。
且不说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去快速学习、应用,而且面对的同事、客户,和原来接触的完全不在一个圈层,他们的思维模式、沟通方式、工作方法也完全不同。
当一个人和他周围的能量场都格格不入时,当初的激情、兴趣,也不断经受自我质疑和灵魂的拷问:我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工作?这是我想要的工作吗?
我也知道万事开头难,我经历的是从零到一的破局,我也相信勤能补拙,这个”拙“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和精力。
可是现实的问题是,中年人的跨行,即使自己愿意去慢慢成长,但别人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来等待你成长,但凡一个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
内在、外在因素综合起来,这段跨行经历就这样夭折了。
虽然心里会有一点点不甘,但是我没有后悔。
这段经历至少证明了对于这个行业选择的错误,也让我收获了不少。
1、今后对于这个行业可以作为一个副业,一个兴趣去培养,如果作为一项谋生存、求发展的职业来说,不适合。
2、我的思维太有局限性了。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跳出自我预设和限制,一切都有无限可能。结局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不会那么差。
3、表达和输出很重要。你看了很多书,你脑子里装了很多理论和内容,但是不能准确的梳理、精准的表达,不能转化出价值。这也是你在写文章和做讲师时最欠缺的能力。一个是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的条理性,知识的萃取,另一方面需要切切实实地提升自身语言沟通、表达能力。
4、从内心深处褪去“清高”的面纱,认清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