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识佛陀教育

认识佛陀教育

作者: AshleeDuan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23:55 被阅读0次

    1.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摩尼,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

    2. 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但又比智慧,觉悟多了无限深广的意思。

    3.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对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在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在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延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4. 关于称呼。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存在师生关系。(老师这个词这两年被叫烂了)

    我们称释迦摩尼为本师,是表示他老人家是这个教育的第一人;我们称自己为弟子,弟子是古时候学生的自称。

    从称呼上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

    不同于宗教,上帝和信徒不是师生关系。

    佛门也清楚的说明,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所以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是前后期的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

    我们称出家人为和尚,其实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个和尚。和尚是印度语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他若不直接指导我,我们就称他为法师。

    以前只有取得晋士学位的人才可以有资格当和尚,他们要通过皇上的考试和认证,拿到证后,寺庙的住持才能接收他们出家。所以当时的和尚都知识渊博,充满智慧。他们在各个地区,就像当地官员的顾问一样,官员有问题会去庙里向他们请教。所以那个时候和尚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后来,考试取消了后,当和尚的门槛变低,让和尚的社会地位也慢慢下来了。

    5.寺院。

    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

    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受到皇家的支持,特别到唐朝之后,走向了制度化,佛教的讲学,教材,教法,都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不管是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都是教育与艺术的结合。可惜现在佛教缺乏人才,特别是缺深懂佛法又懂艺术的人,所以现代佛教的艺术高度远不如从前。

    其实寺院里的每一个建筑物,佛像,供具,都有它的教育意义。

    比如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养四大天王,(护法神),当中供养弥勒菩萨。这样的供养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看他那笑眯眯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们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的。再看,它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也代表(教给我们)平等心,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情。所以弥勒菩萨面对着大门,告诉来者,有了这个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

    再比如佛前供一杯水,是在表法。水是干净的,不起波浪,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清静,平静。

    佛前供花,花代表因,花开后就结果,花代表六度万行。

    佛前供水果,不是给菩萨吃的,是教我们看到果的时候,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

    灯代表智慧,香代表戒定真香。所以佛门一切设施,供养,处处都是在提醒,教育自己。

    可惜我们太多现代人,不知道这些教育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烧香,为什么要供这些东西,所以信佛就变成了迷信。

    6 佛教在现代的演变。

    佛教在现代演变成了以下四种形式。

    6.1 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释迦摩尼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现在传统的佛教教育已经很少见了。

    6.2 宗教的教育。 佛教本来不是宗教,但是现在变成宗教了。以前在寺庙里的人,要每天上八个小时的课,再修行八个小时。上课要听讲,讨论研究,然后再修清净心,修觉,正,净。

    现在的寺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所以佛教确实演变成了宗教。

    6.3 佛学。 佛教变成了学术,变成了哲学,但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佛教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都通通包括了,如果只认定它是哲学,那就把它缩小成了一个科目。

    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它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在的生活问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把佛教认为是哲学是狭义的。

    6.4 邪门外道的佛教。他们会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教的招牌,欺骗众生。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分辨清楚。

    7.佛陀教育的总目标

    佛陀教育的总目标,就是经书上常讲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文,尊重所以不翻译。中文翻译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正觉,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

    8.佛教的学位制度。

    当佛承认一个人是正觉了,他就得到了正觉的学位,佛教里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学位。

    世间的有些人对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像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对于世界事理确实知道不少,但是不是正觉。

    因为虽然他有觉悟,但是他的烦恼还没有断,还有贪,瞋,疑,慢,还有是非,人我。

    如果这些没有了,佛就承认他是正觉了,就可以称为阿罗汉了。

    阿罗汉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觉,就是菩萨。

    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等是指他的用心跟佛是一样的,用的是圆满的真心。

    阿罗汉用的心跟我们人一样,只是他没有烦恼。

    阿罗汉就像是学士学位,菩萨就像是硕士学位,佛就是博士学位。

    所以说佛是通称,不是释迦摩尼一个人的独称。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阿罗汉,菩萨,佛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我们不能把他们神格化。

    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也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9.佛教教学的方针。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的破除迷信。佛教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迷是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的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就会看错,想错,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

    如果一个人对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的理解,没有想错,看错,做错,那所得的结果就一定是快乐的。用无量寿经的话总结,佛教是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在现在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以后的目标就是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总而言之,佛法是教学,是真的能让人们得到真,善,美,惠,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10. 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经书就是佛说的法,佛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后来被学生纪录了下来。经书就是佛教的教科书。

    当年由于受交通和语言的限制,那些大法师们把经书从印度带回中国,都是选之又选,所以传入中国的经书,都是精华的精华。经书带回中国以后,翻译的工作及其庞大。玄臧法师的翻译团队,有几百人之多。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经书由某一个人翻译的,但其实那个人只是那个翻译团队的代表。

    《地藏经》是佛教的入门经,像初学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它主修孝道。《华严经》则被称为经中之王。

    各个宗派主修的经都不一样。净空法师一再强调五年专修一部经,一部经通了,其他的经都就通了。

    11.佛法修学的五大科目。

    一是:修三福,包括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主要是孝敬,慈悲,身善,口善,意善等。

    二是:修六和敬。

    三学: 戒,定,惠

    四是: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五是:十愿。礼敬诸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等。

    这里说说口善。口指言语,由四种善法。

    第一不妄语。妄语就是存心欺骗人;

    第二不两舌。两舌就是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说你的不是;在乙的面前说,甲说你的不是。

    甚至有的时候传话,多一句,少一句,都会给别人造成误会,引起别人的矛盾,这都是不容许的。

    第三是不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很难受。

    第四是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

    12. 佛教各个宗派的由来 (以下摘自星云大师的讲话)

    佛陀最初创教的时候,为了适应众生的根器,而说了种种的法门,并未曾提到宗派的分别。到了后代,由于历代大德依个人研究兴趣的不同,而对佛陀一代的教化,作各种不同偏重性的探讨,加上个人的修持体验,而对经典产生种种的诠释,以为自己所阐扬的,最为代表佛陀的教义,衍变所及,乃渐渐形成各种宗派。

    在佛教的宗派里面,大乘的佛教,在中国产生八个宗派。这八个宗派之中,比较重视义理的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及三论宗等,比较重视修行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及密宗等。星云大师把各个宗派的修行方法,用四句话概括出各个宗派的特点: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想了解更多的各个宗派的不同,可以查看星云大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13. 几个有意思的词汇

    13.1 刹那间。我们经常说刹那间,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刹那是佛教的时间单位,到底多短呢?

    “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就是指一个年轻有力气的人,轻轻弹一下手指的瞬间,就有六十三刹那。所以一秒大概有六十多个刹那。

    13.2 阳善阴德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这三句话是印在《了凡四训》第一页的,司马光的家训 。

    我觉得司马光很了不起,还考虑子孙的长久之计。那么什么是阴德呢?

    阴德就是为善而人不知。就是做了善事,善行,没有人知道,你也不想让人知道,也不会主动告诉任何人,这就是阴德。

    别人看不到的功德,积累在那,越积越多,他的福报就会越积越厚,子孙往往会突然发达起来。所以在民间,我们看到一户老老实实,普普通通的人家,突然发达起来,就会说他们家一定是上辈子积阴德了。 反之,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如果做的善行,人人都赞叹,政府也嘉奖,媒体也报道,大家都知道你是个好人,你名声在外,行善的果报,也就报掉了。因为知名度,这个名,也是福报之一。

    13.3 布施

    布施有三种,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布施要愉悦的,没有负担的,可以细水长流的。

    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就是法布施。

    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消除她的恐惧,这一类的布施叫做无畏布施。

    我们常听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那么到底命运可不可以改变?这一二三四五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一二三四五都是变化的,你做的好事多了,积的阴德多了,原本坏的命也可以变好;如果做的坏事多了,原本好的命也会变差的。所以那些认命的人,不要那么消极,命运是有办法可以改变的。

    我们好多人都不太接受这些观念,主要是从小没有受过因果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有伦理教育,有道德教育,但是没有因果。如果有的话,社会上会不会有更多的好人好事,是不是会更美好?

    以上是我整理了净空法师,星云法师的视频还有书以及《了凡四训》,都是我之前不清楚的概念,觉得很有意思就整理了下来。文中有很多原话,因为我实在没有能力把法师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他们像是在讲另外一门语言,加上书是繁体字,怕我理解错了,只能原话照搬。

    谢谢我们的好朋友chan ,让我原本打算退休后做的事情,一下子提前到了从现在做起;

    谢谢我的邻居andy 和rebbca ,让我结缘墨尔本净宗学会,一下子有机会可以看到那么多好书。感恩,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识佛陀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vp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