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教

作者: NoSelf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00:12 被阅读39次

    佛教,佛陀的教育。

    民间关于佛教的错误认识很多,一些不乏居心叵测的人故意歪曲佛法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同时,世俗中关于佛教的争议也很多,主要集中在这几点:

    第一:出家是断人香火        

                首先,修行之人未必必须出家,出家是修行的最后阶段。根据佛陀对出家和在家修行的说法,在家者如果勤奋修行可以证得三果不来果,如果要证第四果阿拉汉果才需要出家。所以修行不是一定要出家,出家是修行的最后阶段。在家修行可以选择结婚生子也可以选择独身梵行,现在很多不结婚的独身主义如果暂时放不下世俗的事可以选择独身梵行,如果你愿意的话。

    第二:出家人好逸恶劳是社会寄生虫

                对于这个观点,我母亲还有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是这个看法。首先声明这是一个误解。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缺少自省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在于现实社会中中国佛教出家人的种种背离戒律道德素质低不明教理信口开河违背世俗常识和佛法常识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处于利益和养老的缘故出家,甚至是躲避法律制裁而出家。为了利益而出家就是佛陀所说的为了名闻利养,好逸恶劳而出家。刚好我母亲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所以更加强化了出家人好逸恶劳是社会寄生虫的观念。那么真正的佛教是什么呢?佛陀说法修行人要行八正道。其中有一条是正命,所谓正命就是要用合乎法律合乎道德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勤奋付出和智慧来获得财富,这样的财富才是清静的财富。所以可以看出佛陀不反对财富,而且还教戒获得财富要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现在社会充斥这浓浓的金钱至上的腐败味道,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比如各种造假,不诚信,偷税漏税,贪污腐败的手段都用上,不管是否合乎道德和法律只要能有钱就是一切。

                对于在家人正命就是要用正当的方式从事正当的职业获取清静的财富。对于出家人的正命就是勤奋修行,修有所成后弘法利生,这是他们的正事。对于乞讨来说,也是一种修行方式。第一是获得修行所需要的生存基础以资色身,第二就是广种福田给世俗人行善积德的机会。出家人在乞食的过程中不能挑三拣四,如果吃了闭门羹甚至挨骂都不能有任何不良的心态,比如抱怨,嗔恨。如果获得了食物,也必须适可而止,不能贪婪,更不能说食物恶心难吃而倒掉。次第乞食,不分人家是否富贵贫穷都必须挨个乞食,不能说这一家有钱我就去他家或者不去他家,另一家贫穷我就不去他家或者去他家,这是不允许的。在食物是不能有分别心,在乞食的人家上也不能有分别心。重要的是,在乞食的过程中戒律贯彻始终,不能为了名闻利养或者食物甚至生存而放弃戒律。因为出家人是以戒为命,丢失了戒律就等与丢失了生命。当然现在很多现象上,出家人并非严格持守戒律和八正道,不过在中国和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地区还是有严格持戒,严格按照佛陀所说的乞食制度来做的。

            所以,乞食是给世俗人种福田或者说种善因的机会,在乞食过程中要严格持守戒律。佛经中佛陀曾到一婆罗门家乞食,主人在地耕田看到了佛陀却故意装作没看见,但是佛陀没有走一直站在那里,然后婆罗门不耐烦开始奚落佛陀:出家人,我们自己耕田下种,就有食物吃。你也应当自己耕田下种,也有食物吃。佛陀说,我也生产,信心是我的种子~修行是灌溉的雨水~智慧是套牲口的轭~惭愧心为驾驭牲口的辕~以正念守护把持方向~收获从调服诸根业而得~真实为前方的路~以禅乐对峙懈怠~以精进对峙荒废~安慰而快速的前进~不会走任何弯路~最终抵达涅槃无忧之处~这样的耕种将收获甘露果~这样的耕种结出不死果,不在受轮回苦恼。但佛陀拒绝在这种情况下的供养,佛陀说,不是为了食物而为人说法,而是为了能利益他人而说法,所以拒绝了婆罗门的供养。婆罗门当下皈依佛教,佛陀才接受他的供养。

    第三:放下

                放下是佛法中的用语。原意是放下我执和烦恼。不懂佛法或者道听途说对佛法半瓶子醋的人把放下当作放弃。对在家修行的人来说,自己的责任,比如孝养父母,妻儿,工作上的责任也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去完成。而不是以放下为借口却行放弃之实。对与出家人来说,放下更不能是什么戒律都不遵守,不是像影视剧描述的那样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给自己找借口。

    世俗对佛教的误解主要集中在这几点。

    总的来说,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教如何为人,为一个善良有智慧的好人,然后再通过自身的勤奋通过戒定慧来获得真正快乐和自由的人,脱离轮回之苦。礼敬世尊,阿拉汉,正等正觉者

    参考: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玛欣德尊者《你认识佛教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信的佛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sy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