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老男孩之死vs推销员之死

老男孩之死vs推销员之死

作者: 我是阿富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11:25 被阅读0次
    《老男孩》
    7分钟看懂惊悚片《老男孩》老男人的复仇之旅

    “但是,就像很多人一样,他最终还是被愤怒和仇恨击垮了,从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变成了一个歇斯底里的莽夫。不禁让人深思:他应该在此时祷告遵循教义,还是跟着自己内心的情绪走呢?看完电影,我有了答案——无效的愤怒和复仇没有价值。当凶手迫不得已坦白(女主没来之前,一直撒谎)的时候,代表他已经悔过了,如果再继续复仇,无疑只会加大悲剧。就像结局。”我在《推销员之死》里说如是说。

    以上观点,是基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的。但是很多时候人是感性的,感性是人的一部分。因为感性,人往往不能自已。如果在一个人感性的时候,要求他必须理性,必须客观,必须遏制自己的感情用事,我认为是违反人性的。人性是不能用绝对的理性来考量的,否则就剥夺了生而为人的感性。

    复仇、面临的道德与信仰的困境,都是《推销员》与《老男孩》两部电影中共同的重要事件。他们都以男人的身份去复仇了,也都在复仇之后陷入了无限的痛楚和懊悔之中。看完电影,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电影看完了,我们知道结局了,我们当然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出选择。但现实是不会让我们提前知晓结局的,人生是没有如果的,而且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可以预想到结局的,比如《推销员》的男主,应该他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结局,但他还是选择了跟随自己内心的情感,选择了复仇,选择了所谓的“尊严”。为什么?因为人性使然。

    为顾全大局,以理性之名遏制(剥夺)人性(感性),是没错的,是值得的。但是人性有自己的底线,人性渴望自由之权利是不容侵犯的。如果一个人实在无法做到宽容敌人,原谅敌人,无法恪守信仰,那他的复仇之火是无法浇灭的。只有复仇了,他才能释放痛楚,才能了结愤怒。即使他因此要承受更大的灾难。

    如果必须承受的灾难超过了极限,无法承受怎么办?《老男孩》给力我们两种解答:1,自杀。2,忘记(催眠,失忆)。显然,我是更倾向于失忆的。我怕死,我珍爱生命。

    所以,我应该在开头这样写:个人认为,伊朗的《推销员》与韩国的《老男孩》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如果我一开始就把结论写出来,告诉我你还有兴趣读完吗?)

    所以后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好的,由于经费不足,本次更新到此结束。拜拜。

    -----------我是静静的分割线-----------

    关注是一种态度分享是一种美德!

    未经授权,可以分享,不能转载,谢谢!

    (¯`•._.• •._.•´¯)(¯`•¸•´¯) (¯`•._.• •._.•´¯)(¯`•¸•´¯)(¯`•¸•´¯)

    部分内容由网友提供或网上收集,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qhf423@qq.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男孩之死vs推销员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wy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