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的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自信(自我效能):班杜拉定义"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里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并采取必需的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项特定工作的信念(或信心)。"
开发方法:驾驭/成功体验、替代学习/模仿、社会说服以及生理心理上的唤醒。
动机的强弱是建立在我们相信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当去尝试新的领域,只有当他们能够克服恐惧与对改变的抵制,将它们的信心水平提升到超过某一特定的“阈值”,并且迈出重要的第一步时,才有可能真正去做这些事情。
个人练习和反思:
1、选择一个你生活中你觉得非常有信心的一个具体领域
2、仔细地列出为了取得成功你在这一领域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3、 把列表中的任务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重点关注最关键的三四项任务,哪些对总体的成功有最大影响的任务。在0-100%这个尺度上衡量你有多自信.(至少能完成这些任务?在做这些工作时,达到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在完成这些任务时表现卓越?)
4、用上述分析步骤,把精力集中在你的梦想和渴望上,选择一个一直想尝试或者希望做得更好的生活领域,评估自己对每一个人物或要素的自信水平。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不自信的原因,是因为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判断以及对于实现路径的拆解并不清楚,所以秘诀就是想下拆分,找到那些自己有足够动机也有足够认知去完成的动作,建立信任开始行动。
自我效能的五个发现:
发现一:自我效能与具体领域有关,有些方式是你的优势,超出了舒适区,信心就会下降。
发现二:自我效能是建立在练习或熟悉掌握的基础上,效能是基于你对自己未来成功的可能性的评估,积极的自我效能评价需要你有一些相关的经验。
发现三:自我效能总有提升的空间
发现四:自我效能受他人的影响;自我实现预言或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当有人相信你时,你就会变得相信自己。当你看到那些与你自己在很多方面相似的人完成了特定的任务,实现了特定的目标,而你也对这些任务和目标感兴趣时,你就开始对自己也能做到这些变得有信心,“替代学习”是提高自我效能的形式,关键是你要有识别这种“榜样”的能力。
发现五:自我效能是变化的,受经验,身心健康和工具效能等影响。
自我效能的建立在班杜拉提出的五个认知过程之上:象征化、预先思考、观察、自我调节、自我反思。
象征化:在脑海中创建一个心理图像或模型的阶段,可以作为将来的行动指南。想象自己达成这个目标的样子。
预先思考:根据希望达成的绩效水平以及预期结果,来计划行动。
观察:利用观察和模仿认知过程来向他人学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了解那些有用,那些没用。
自我调节:激发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调节。
反思:通过回顾过去的行动,找到优化改进的地方。
自我效能的量级和强度:量级是只个人所期望克服困难的难度水平。强度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确认程度,即是否有把握完成某一难度水平的任务。
当你没有做到一件事情时,如果这件事情很重要,不要考虑这件事的大小,沉下心来,很可能是你的能力没有达到,在这个领域,就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熟练掌握与成功体验来开发自我效能
“熟能生巧”,成功能树立信心。开发和信心和自我效能最可靠的方法是,你要培养某一项任务的效能,就在这项任务的完成过中反复体验成功。
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部分,并且一次一小部分地教给受训者所有的简单子技能。这使受训者能更频繁地体验“小成功”,增强自信。
训练的核心就尽可能降低失败的可能性,提高成功概率,通过任务拆解,降低难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专注等方式。培养自信。“慢就是快”
通过替代学习/模仿来开发自我效能,观察别人成功失败的经历,增强自己的信心。
通过社会说服和积极反馈来开发自我效能
心理和生理觉醒及健康与自我效能。
乐观(解释归因):乐观是一种归因模式,即用个体的,永久的,普遍性的原因来解释积极的事件,而用外部的、临时的、与情景关联的原因来解释消极的事件。
回忆最近任何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尽可能回忆起细节后,回答下面问题:
详细描述事情发生之前、之中、之后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事情所涉及的其他人的想法、感受、行为。
有哪些可能的原因与环境因素导致了这一件事情的发生?
在这些原因中,哪些应该归功于你?有哪些是在你的掌握之中的?
这些处于你掌握之中的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你认为那些因素你是无法控制的(例如:运气、其他人、外部环境等)?
你认为上述每一项外部因素对这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在你找出的这些外部因素中,是否存在你本来能够控制的因素?如果有,应该如何控制?
在那些你未能控制的因素上,为什么你认为自己不需要去控制他们?
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与情景有关的原因。
灵活的乐观是个体应该对客观现实进行正确的评价,然后选择·应用乐观的解释风格还是校级的解释风格。
乐观代表着一种自律、剖析过去、权变计划于未雨绸缪中获得的经验。
对于心理资本来说,现实灵活的乐观者能够充分享受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事件的乐趣,并最大程度地从中总结心得体会。
高度乐观的人通常怀有感恩之心,能够向那些帮助他们成功的人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他们能够利用环境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机会来开发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当处于逆境时,探究事物的本质,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接受他们所不能改变的现实,然后继续前行。
希望(意志和途径):在成功的动因(致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产生的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
你拥有坚强的意志吗?你决定去实现你的目标吗?你觉得你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吗?
希望的个人反思练习:
回想你最近在工作上遇到的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你意识到这一问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希望导向,“习得性有助感”,能够帮助我们遇到困难是,帮助我们转到别的途径上,进而实现目标。
韧性:一种可开发的能力,它能使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甚至是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
影响韧性的因素:一个人所拥有的的生理、认知、情感与社会资源;风险抵抗能力;面对风险时平衡运用这些资源的适应性过程;潜在的价值体系。
对心理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和管理,将会对绩效和态度结果产生影响。
例子:一个怀有希望的人,也就是拥有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动因”与“路径”的人,他去克服困难的动力更强,也就更有能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因此也就更有韧性,自信的人可以把希望、乐观和韧性迁移并运用到他们某一特定生活领域的具体任务中去。一个有韧性的人更善于利用现实和灵活的乐观所必须的适应机制。。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和韧性可以通过把内化的知觉理解成是自己可控制的,进而有助于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
人力资本*(你知道什么)、社会资本(你认识谁)、心理资本(关注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
积极组织行为学(POB):为提升今天工作场所中的绩效,针对那些具有积极导向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可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所进行的研究及其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