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自问或者大家在一起谈到数学时,总是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学数学有什么用呢?很可惜,无论是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还是个人学识的问题,老师没有好好去回答,家长也没有好好去解答孩子心中的疑问。我们没有把学生当作未来的自由人来教,更没有考虑到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之间存大的巨大差异。有些人在大学里学了高等数学,但理解还停留在初等水平之上。吴军老师在《数学通识讲义》里面说到,学过高等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上升到高等数学的层次是两回事。
马斯克数学很好,乔布斯数学很好,比尔盖茨数学也非常好。甚至搞经济的巴菲特,同样小时候特别喜欢数学。因为数学训练的是一种更理性,更逻辑的思维。
完成这一道一道计算题,如此乏味枯燥,推理证明那一道一道逻辑题,如此艰难痛苦,这每一步,其实都是对大脑的一种强有力的思维训练。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思维方式之一,就在于人类懂得运用理性思维去克制自己“非理性”的一面,懂得运用数学去处理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
多少个世纪以来,由于人们辛勤钻研、反复辩论,数学的各种公式与定理已经得到了千锤百炼,其与逻辑推理深深地紧密交织着,大大地增强了我们处理事务的能力。
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人,就像戴了一副X射线眼镜一样,可以透过现实世界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看清其本质,并将其为己所用。
在蜜蜂筑房中掌握正六角形是最节省材料的建筑结构;
在成功学“肯德基上校的1009次失败”的谎言中一眼看穿1009这个精确得吓人数字根本无从推算;
在澳门的赌场抑或自家的股票仓位上用着凯利公式玩得不亦乐乎;
在出门郊游时,对着镜头巧用黄金分割率拍出朋友圈最高大上的照片;
……
以上是从“有用”的层面来解答的,下面从另一个“无用”的层面来解读数学。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但这些才是与我们一身相守的东西,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存在,会在最灰黯时刻拯救自己。
有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洛尼乌斯总结了圆锥曲线理论,一千八百年后,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将其应用于行星轨道。
有公元1831年,伽罗瓦创立群论,一百余年后获得物理应用。
有高斯一生,致力于非欧几何,让这无用之学,在一百七十年后,与由之发展来的张量分析理论共同成为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
世界沉默着,但它总用时间提点世人,许多“大用”,都是从那些看似无用的智慧之学中衍生出来的,“无用”之中常常隐藏着有用的潜质。
华为雇佣了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在外人看来他除了整天在数学算法里自嗨之外,数年来完全是白拿工资,谁知道他解答的一个数学题成为华为5G的核心技术。
当年,也有很多人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没有用,但引力波的发现就是人类通往太空的关键指数。还有当年的量子力学,很多人认为这是“怪力乱神”,后来却引导了近100年人类顶尖科技的发展,只要是智慧的结晶,一定是有价值的。
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没有用”,但其实它们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人生,并不完全是拿来用的。
毕达哥拉斯,乃是世间第一个发现数之美的大神,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提出了“万物皆数”。在毕老的眼里,数是宇宙的本源,一切事物都与数息息相关,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和懂得一些数学。
一次,毕老看到一个勤勉的穷人,想教他学几何,于是,为鼓励他学习,毕老说:“如果你能学懂一个定理,那么就给你一块钱币。”这样好赚的生意,这人自然是立马就答应了,可是过了一个星期,这学生却对几何痴迷不已,反而要求毕老教快一些,并且建议:如果老师多教一个定理,他就给一个钱币。所以,毕老很快就赚回了以前给那学生的钱。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愿我们能享受这个学数学的“无用”时刻,纯粹的学,纯粹的喜欢。那是一种更广阔的生命体悟,那是支撑人类活着最为柔软而又最为坚固的力量。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与智慧结晶的心意相通,神奇地妙不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