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为要完成一篇论文,用尽了自己所能用的全部时间,甚至让老公带娃去上班,于是就没有写周记。(算是给自己找个正当借口吧)
转眼又是三月份了,新的一月,娃就给我大大的“惊喜”——搞怪的事情特别多。
1、把两只小兔兔的耳朵剪了;
2、把钓鱼竿折断了;
3、把牛奶包装上粘吸管的胶水塞进牛奶;
4、尝尝橡皮泥的味道……
5、玩滑梯要逆着爬,还真爬上了。
种种细节,让我感觉到娃很有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特别的,开始明白工具的作用。自从弄了一把小剪刀,就在探索剪各种东西,小兔兔的耳朵是杰作。以前控制不给他吃零食,他拆不开就没辙,如今就知道可以用剪刀剪剪剪,再也无法阻挡他拆零食了。
当他自己觉得能力有所增长时,就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所以当他想做一件事,我提出自己的担忧时,他会坚定地说:没事!然后就自顾自做事了。
我知道自己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一旦有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能力,就容易因为压力而焦虑。坦白说,养娃的这一路,经常会有这样的时期。孩子的成长太快,使得你的能力好像刚刚能够匹配上他的需求,过上比较规律平静的日子没几天,他就又向你提出新需求新挑战。
好在经过大半年每天的反思日记记录,能够比较敏锐地捕捉这些变化,也可以比较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和不适感。然后看到自己的表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心态到言行,都是一个走出舒适区的规程。
前面的三年,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与孩子建立起较健康的亲子关系,使他获得安全感。而如今,我知道,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自己需要做的则是一步步放手,鼓励他去探索和尝试,把过程中的错误都转化为成长的营养。对孩子的影响则更加需要从自身入手。让自己能够获得自信和勇气,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他的人格。
养娃的一路,其实就是逼你不断跳出舒适区的过程。这个过程,你不能墨守成规,你的心也需要时刻保持成长,所以,你的心需要保持动态。
曾经有多少次,因为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跟不上娃的成长而懊恼、抱怨,并且无助地问自己为什么。那都是自己的心不够敏锐与开放。
如今,有所进步,但是我发现自己依然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这源于对孩子成长发展的认知还不够,这方面的知识我并没有主动去获取,所以是边养娃边发现变化然后边做调整。
世上并没有一本完全的教科书和参考书,教你如何养娃,而且每个娃都有自己的特点,摸着石子过河是常态,但如果能够结合一些科学知识,或许可以更好吧!只是,别把育儿书育儿理念当成圣经。重要的是在相处和摸索中,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孩子的特性,真正的以人为本。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一句话:养娃过程中的问题,钥匙并不在娃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