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教育每天写1000字
自我设限?你在“舒适区”太久了

自我设限?你在“舒适区”太久了

作者: 一桑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1-18 13:15 被阅读0次

    前几天,36岁的姐姐换手机,让我帮她导通讯录和照片。

    我建议,你试试百度网盘或者腾讯。

    她说,我不会,太麻烦了,都快40了,不如你们年轻人,你帮我挺好的。

    我笑道,才三十出头,学一下呗。

    她接着拒绝,不行,老了,来不及了。

    我没再说话,默默地帮她弄完了。

    “来不及”,是让我最疼痛的词汇之一。它是沉溺懒惰和害怕失败的借口,是困在“舒适区”里最有力证据。

    「害怕失败,所以我“来不及”」

    小学在一个小乡村上,我从未正式学过英语,最多认识26个英文字母和几个单词。

    初中,转学回到了城市,却发现我们班最差的也能把刚发下来的英文课本读几篇,而最好的是希望之星小学组二等奖获得者。

    12岁,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焦虑和自卑。有个亲戚安慰我,“别着急,反正来不及赶上他们,考得差也没事,学你自己的。”

    于是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考得差也没关系,反正来不及。这一安慰就是6年。

    图片来自网络

    6年后高考高考失利,英语103,不是最弱但也绝没有优势。之后复读,背水一战,那年的高考英语成绩是132,一般,但对我来说充满了成就感。

    我突然明白,不是来不及,我只是害怕,怕努力也比不上他们,怕自己偷懒没有借口。回想起来,求学生涯中,我的英语排名从未倒数。

    我的“来不及”不过是找个借口,安慰自己可以安心躲在“心理舒适区”,以此来获得尊严上的自我满足。

    「留在“舒适区”的借口有无数个」

    让我们舒适的理由有千万个,比如:

    年龄

    “我都这把年纪了,来不及了”“你年轻,比我懂得多,你来”

    如同开篇那个姐姐一样,我们经常会用年龄当借口,36岁很大吗?其实并不。

    我小姨,39岁自读博士,考国际注册会计师;42岁企业倒闭,换城市找工作;43岁参与国外项目;50岁还在学英语;52岁还能兴致勃勃和我穿姐妹装……

    年龄当然很重要,毕竟我一个90后除了要接受00后的暴击,还得笑对60后的奇袭。

    经验

    “这个项目,经验很重要,所以我没能拿下来”“他们都学那么久了,我不会很正常”

    专家之所以是专家,除了学识还因为丰富经验。但是经验都是积累而来的。我们是否因自我设限的逃避,而缺失很多获得经验的机会呢?

    会用筷子不是天生的,如果从小就逃避练习,只用勺子,长大后再拿起筷子就更难了

    退路

    “失败了,我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反正这个失败了,我去做其他的也很好”

    失败带来消极很正常。我们当然可以换个方向,灵活应变从来不是消极应对的借口

    扪心自问,有没有过? 我有。

    当初考研,压力大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考不上,大不了就找工作,挣钱多舒服。安慰着、安慰着,就真的这么想了,这直接拉低了学习效率,不断地放纵自己。结果很显然,我失败了。之后,过着不舒服也挣不到多少钱的日子。

    图片来自网络

    而这所有的借口,都可以归结为【安于现状、自我设限】。想要进步,就要知道进步是什么。

    「认识进步思维」

    我们要承认的是:主动寻找舒适区,是人天生的习惯。因为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由美国人Noel Tichy提出的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学习的等级:

    图片来自网络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 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初入社会,我们总会怀念学校,因为学校是介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学习区”,是成长的地方。大部分人刚工作多少都处于“恐慌区”,这就是我们经常迷茫的原因之一。

    《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里,作者提出我们习惯性在“舒适区”看待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自尊上的认可。也因此,我们无法进步。

    图片来自网络

    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 “舒适区”越变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区” 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而我们基本上很难一直维持这个状态,却极容易停留在舒适区。

    「3步,走出“舒适区”」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步:晚上回顾自己一天的收获

    我会用幻想愉悦自己,比如睡前会想:如果我有2个亿,让自己在一个愉悦的状态下入睡,然后期待做个美梦。

    但要知道美梦之后往往是现实的打击,所以我一度怀疑人生。

    之后我尝试睡前回顾一下自己今天的收获,都是小事,比如学会了几个单词;坚持化了个底妆;做了晨间瑜伽拉了筋,没准能多活一岁……

    现实的小进步真的比幻想的2个亿更令人愉悦,也能有效促进第二天的学习。

    第二步:目标数字化

    想跳槽,不要只说“我要跳槽”,而是要目标具体化,比如跳槽到100人规模的公司,目标薪资是10k,通勤时间在1小时内等。再根据现实微调。

    与其说,我今天要运动一下;背点单词;看书。不如说:我今天要运动30分钟;背50个单词;看2章XX书。

    目标数字化,更容易做选择和提高效率,效果也更明显。

    第三步:缩小目标,从“微决定”做起

    人很容易急功近利,其结果往往是用力过猛,不小心就直接跳进了“恐慌区”而失去动力。“微决定”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比如,运动2小时才是理想的目标,可以先从30分钟做起,可能会发现你能做到40分钟,超出了原定的小目标。不仅达到了运动的目的,还能有动力更进一步。

    小步快走,循序渐进,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你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鸡汤谁都会,但是做不到怎么办?

    那就歇着吧,毕竟你那么舒服也是别人羡慕的,除了你自己没人能真的改变你。

    最怕的是嘴上说着不想努力,其实心里比谁都想进步。

    一句话共勉「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设限?你在“舒适区”太久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ai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