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亲爱的家人同修朋友,大家当下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人生四象限结构模型。人在宏观上可总结为两件事:一者是做人、一者做事。如果一个人在做人和做事上都能打高分,那人生一定会非常棒,幸福可以预期了。一个人如果在做事层面专业技术很强,那么他在做事的层面会很棒,是个很敬业的人。如果在与人打交道,别人感觉与他相处很舒服,那么他在做人方面至少有基本功训练。很多人做事很认真,很敬业,很有工匠精神,但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除了做事敬业以外,还需要与人打交道,这就需要照顾服务对象的情绪感受。做事,是行为层面,我们更要学会立在身份层面来思考问题,自己的行为要与自己的身份相吻合,强烈的执着,在行为层面上的是非,对错,会与客户的需求发生冲突,自己会很痛苦,客户会感觉很不舒服。放下自己的标准,放下自己在行为层面对错的执着。立在身份层面来思考,想问题,作为主角,你的目标是要让你的客户舒服,体验好,或者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客户需求得到满足才是重要的。面对客户,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做,也可以选择放弃不做,无论做与不做,都不要有负面情绪,带着负面情绪做事对自己是一个伤害,对客户是极不负责任。比如,有一个小伙伴做禅拍,客户在体验禅拍的时候同时播放一个音频课程听,小伙伴就不乐意了,因为客户听音频影响他专心禅拍。他要求客户关掉音频,客户不同意,客户说他想要在禅拍的时候听音频课程。小伙伴非常郁闷。禅拍技术发挥受影响,这个小伙伴禅拍技术是非常棒,拍的很好,但是他容易受到干扰,一受干扰他就无法做好禅拍。也即客户不配合,他就很难受。问题出在哪?
在于他做事与做人不能够圆融,做事的层面,他是主角,在做人的层面他是客户的配角。注意主角,配角只是一个概念。面对种客户,站在配角的立场,一者选择继续拍,不带负面情绪继续拍,视这种对境是提升自己配角功力的机会。一者放弃做,选择教育客户,客户会对你的禅拍技术认同他会尊重你,客户会主动调整,选择听话照做。选择权在你,有些客户的确是需要教育。
在调整自己情绪方面,在自己心智模式上下功夫,建立并优化心智模式。
下面介绍人生四象限结构模型:在宏观上,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有三个身份:主角、配角、观众。
第一、这几个角色要演好,要训练自己。第二,三种角色要能够灵活切换。
第三,宏观的三种角色身份主配观包含无量无边的 微观身份角色。
一个人的角色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变化的。随着对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与他人打交道,自己独处的时候是内观的状态,觉者的状态。内观者,重点是与自己和谐相处。方法包括冥想、打坐等等。所以宏观上自己总共是有四个状态 分别是主角、配角、观众、觉者。
主角:推销员,卖家,商家,司机
配角:董事长秘书,总经理助理
观众:消费者,
觉者:禅和子,内观者。
那么怎么去演好这些角色呢?主角、配角、观众怎样切换呢?觉者状态为常态,从觉者的状态切换到其他三个状态。
比如静坐冥想,一天静坐N个小时,但是生活中会有很多干扰,那我们就进入有求必应的模式。这样做与道相应。我们要静下心来,去聆听外在众生需求的声音。这时候随着外界的需要而缘起,就非常殊胜,这与道相应。当外界不需要你做主角、配角、观众的时候,你就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非常重要。古人说要慎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多静坐、冥想,可以干一些最简单的事情,穿衣吃饭,六根清净,建立疆界,以读书为乐,心不向外攀缘,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守护好自己的能量。每一个人的时间注意力是稀缺的珍贵资源。
黄帝内经上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从何入。
绝大多数的人,心是常向外攀缘,多冥想静坐、做些最简单的事情,学会与自己在一起,把向外的能量收回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要让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开心,这样能量就会减少外耗。与外界交互启动有求必应模式。有求必应是众生有求,菩萨有应,如果众生没有求,就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念头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有念头没关系。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行。不管干什么,保持觉知,能够跟自己在一起就能节省能量消耗。或者打坐诵经,或者思考佛经经文的意思,哪怕明白一点点也是进步。于一切对境,内观,不迷不取不动。
在静中,自己独处的时候,站在配角思考主角的需求,站在主角思考我们所服务的客户的需求,思考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众生有求、菩萨有应。我们要以清净心聆听众生(主配观)的需求,应众生的需求而缘起,如果我们能够发菩提心因他人的需求来缘起事物,我们就是在行菩萨道,当你愿意满众生的愿,让别人开心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在积累福报,我的身份还是是主角、配角、观众,这跟我们原来所演的角色是一样,而排列组合发生变化了,先前是趋利避害心智模式,现在是有求必应心智模式。先前是受害者心智模式,现在是创造者心智模式。当我们能够让众生生欢喜,满众生的愿,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培养我们的德行,增长我们的福报。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即是令佛生欢喜。不管我们扮演哪个角色都要扮演好。人生即修行,生活即道场,红尘炼心,我们可以借假修真,训练我们的平等心,慈悲喜舍心
在这个模型里,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内观者切换到主角、配角、观众
2、有求必应,众生有求、菩萨有应
3、立住上三三层,基于身份,去缘起、行动。
通过这种模型,发菩提心,借假修真,历事炼心,培养我们的德行。当一个人德行足够厚的时候,厚德载物。德行福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有些人做事情很顺利,就是因为他福报大,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起心动念,不同的发心,结果,天壤之别。凡事只考虑自己的人,效果就会差很远。做事情既能够考虑自己,又能够考虑别人需求,效果就要好很多。
要努力将自己从趋利避害的模式转变成有求必应的心智模式。创造者心智模式
(二)
于对境前,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学会站在当下的身份,思考问题。我们无论和任何人打交道都是3个身份,与自己和谐相处就是觉者的状态。当跟任何人在一起 ,既是那三个身份的一个,又能做为觉者反思的时候,就非常棒了。这是对思维,的思维的反思,每天反省自己,自我成长。当我们起心动念了,谁知道起心动念?就是背后那个觉。
当下的身份,比如是推销员,那就是主角,你要能意识到自己是主角,那么你的言行意识形态要跟你主角的身份相应。不要管别人怎么样,管好自己。很多人会习惯要求别人: 对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切换到,学着只去表达我自己:你这样做我感觉很不舒服,你没有要求对方做什么,你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你在指责对方的时候,就是在要求对方,不要求对方,学会只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就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1、做自己 ,做好了自己,就利益了他人2、你跟他人的和谐就有很好的基础。别人感觉你这个人很好相处,
(三)
我们与外界的关系,总共有三个角色,面对外界不同的人,我们要调整我们的角色,跟外界达到和谐、匹配。不要强烈的执着做主角,当你要做主角,别人也要做主角,那就会导致斗争,适度的斗争也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还要懂得变通,角色身份灵活转换。我们要注重身份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修炼。我们要对自己真诚,对他人真诚,对外真诚表达自己的需求,需要,不委屈自己,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时间长了,那样别人就知道怎样配合你了。怎样与你和谐相处了。
与人和谐
与物和谐
与自己和谐相处,是一生要修炼的重要课题。
祝大家圆满喜乐,吉祥如意!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