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希贵校长“家校共育”主题演讲的思考输出
李希贵校长是谁,不多说了哈,相信教育行业的都有所耳闻。如果不知道,请自行百度哈。
1、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品质和软技能
在听到“在熟悉的场景中设计一个动作”,我想到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是放弃讲道理,而是把那些道理如何设计的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参与,愿意遵守,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这一点童心沃的SEL八阶段系统的小班课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设计的,在践行的。同时,不敢说所有上过的孩子都习得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这120节课,一颗颗小种子的种下,有孩子已经慢慢开始生根发芽了,非常让我们欣喜。(至少我看到了在我自家娃身上看到了不少能力的初步形成,以及很多八阶段毕业的孩子。)
看图片一,什么是助人,什么是慷慨,什么是友善。这不就是我们小班课里的内容嘛。比如《小小的善举》 这节课,讲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习得内化这些品质。
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来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处在具体运算阶段,需要具体的内容、例子去支持,去学习懂得和学会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尊重,比如助人,比如友善。我们的SEL小班课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2、关于家庭教育
李希贵校长用效益高低,难度大小,划分了图二的四个象限。然后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点是:不解决观念问题,解决动作。
虽然第一个象限也很好,也是一种实现的路径,改变家长观念进而教育孩子。但是就像划分的象限可以看出难度大。
但是从四个象限里的第二象限入手,也不是为一种方式,一种路径。难度小,效益高。通过改变一个动作,增加一个动作,即而改变影响孩子的成长。
之前的PD课堂,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么个路径。有人说只有术,没有道,其实是有道的,只不过术的感觉更明显。这些动作比如鼓励,启发式提问,特殊时光等等,52个工具卡就可以理解为李希贵校长讲的第二象限:通过改变一个动作,增加一个动作,即而改变孩子的成长。
想到我们主打改变认知,这本身就是一批非常小的群体,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工作难做,市场难做的原因。来到我们这里的家长,有很大一部分是经历了前面的那个路径的家长,想要了解这些行动背后的教育思想,原理等等,来进一步自我成长。所以这也是一个新的角度的思考,设计新的路径。
3、具体实操的方法
什么是能力?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
工具箱+脚手架+问题库
三明治法:表扬+批评+期待
“三句话”公式:你说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太棒了
10个基于多元认知的“你太棒了”(看图三)
表扬孩子的101种方法(看图四)
其实这些话语都有重要的积极暗示作用的。我想到孔宇老师的课上带我们做的一个小小的五分钟的催眠活动,我们的手指都长了好几厘米,别说我们日常和孩子365天,一年年的互动。都说家长就是孩子的催眠师。看你进行的是正向催眠多,还是负向催眠多。
坚持这样去做,慢慢的养育孩子,你就变得轻松了。(我深有体会)
过去的工作与肌肉(劳力)有关,现在的工作与大脑(知识)有关,但在未来,工作将与心脏(情感)有关。
让我们的孩子来学习SEL社会与情绪课程吧,未来,TA在职场将更有竞争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0582/9ba46a24c31508c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0582/8975172538a448b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0582/ba3975eed9d28b7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0582/4cc221b10cc30ec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