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从外地回到杭州,因为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所以需要在动车站进行信息的核录。一开始我心态很平稳,因为之前已经弄过一次了,知道大致的流程和手续,大概在半小时之内二十分钟左右会完成。
但这一次,我低估了杭州东站今日的人流量,听到工作人员说今天的认识这段时间以来最多的一天了,就连他们都在叫苦连天的同时,我发现原来自己“中奖”了。
怎么去形容排队的队伍呢,就是好比你去迪士尼玩一个最热门的游玩项目的队伍长度。它还很细心的设计成了一排排用铁栅栏隔开来的蛇形走向。因为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导致体温骤然上升,周围的人都流了很多汗,看着大家一手拿着行李,一手还要扫描二维码进行信息的报备,同时还要紧跟队伍不让其他人插队。
光是描述起来,我都嫌累了,何况我当时我还处在队伍的最末端。看着眼前乌压压的人群,我麻了,不禁反思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怎样能够做好合理化的防疫政策,这还真是十分需要决策层面的智慧,既要有上层纲领性的建设,又得能够落到实处解决大众普遍存在着的痛点。
我从一开始预估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再到怎样子两个小时总出去了,这样的心态去宽慰自己,并且尝试性地用一种“出离心”去看待大家的状态。我发现当自己这样子去做的时候,就已经摆脱了一开始焦躁的心态,也不会急着想赶紧往前走,反而会去观察自己情绪上的变化以及去思考为何会发生转变。
我还观察到一个细节就是周围有许多的人都在抱怨,抱怨队伍走动的速度太慢、抱怨为什么队伍这么长、抱怨动车站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弄一个核验的形式…总之抱怨的原因有很多,基本都围绕着当下的这一件事,也就是排队。但是当现状你做不了任何改变的时候,抱怨还是一个好的主意么?
显然不是了,队伍的走动速度的快慢、队伍的长短、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核验关卡,这些都已经是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了。即便你在心里保佑也好,诅咒也罢,你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到客观事实的发展,你能影响到的只是自己的心态,还有越变越差的心态。
我希望大家能了解到的是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努力,也就是能够用主观的意志影响到客观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拼命的努力,例如学习、例如工作等。而当事情的发展超出主观范围的时候,我们反而应该保持乐观,因为你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既然如此何不想点开心的,那样也比总是处在难过的
情绪中要好得多。
当我当这么一直想就一路的走了出去,结果反倒是比预估计的要快了一些,大概到我坐上网约车的时间一共花了一个小时出头。
谢天谢地,我终于出站了。
这次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时常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及疫情期间少坐动车的两个重要经验。
我想这些或许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热爱生活、分享生活,与你一起、谈天说地的@肆谦,欢迎评论、点赞、关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