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正月29是拗九节。
拗九节,又叫孝老节。关于这一天的传说,最广为流传的,便是一位孝子为了让母亲吃上食物,而做出了一碗拗九粥。不过真正的来源不得而知,但是自此以后,拗九节便成为了这儿独特的风俗节日。
在我的家乡,与其他地方所做的拗九粥不同,我们这儿做的是拗九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7960299/fcf5e294e4f30bad.jpg)
这天,奶奶早早的起床,淘米,煮糖水,将红壳的花生去皮和芝麻一同放进袋子里碾碎。将洗净后的糯米倒入红糖水,花生芝麻碎也一同倒入,放进木桶蒸制,偶尔放上几颗红枣,香甜软糯。红糖的甜味伴着糯米敦实的香气,总是那个节日最朴实的气息。
不过我对甜食总抱着一种腻味。不出几口,便吃不下了。即使花生与芝麻被碾压后蒸煮出的碎香味源源不断地窜入鼻腔,但我还是不愿再吃一口。
家里爱吃甜饭的人不多,所以奶奶中午一般都会拿剩下的糯米煮一锅糯米咸饭。配料不固定,但是总会出席的食材便有莱豆、虾干、猪肉粒等。莱豆,又叫皇帝豆,外壳绿中泛紫有皱褶,虽然其貌不扬,但算是我可以下咽的菜类之一。虾干味道鲜美,缩水后的虾肉带着丝劲道,除却偶尔剥的时候有些费手,倒也是不错的食材。猪肉切成肉粒,切时倒也不管纹路横竖,煮熟后嚼劲弹牙。奶奶大多会用一半肥肉一半瘦肉,这样肉油混入米粒中,不柴,极香。
每次奶奶煮好的糯米咸饭,隔着老远都能闻到虾干的鲜味和猪肉的肉香。至于菜香,我应该是自动屏蔽了。那个时候我总能吃两大碗饭。这么看来,确实是我不爱吃甜食,而不是不爱吃饭的缘故了。
这么回想起来,我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吃过拗九饭了。这些年正月十五过后,大多无法等到拗九节,我就匆匆忙忙去了学校,也就错过了香甜的拗九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7960299/2e8fb7c980a452f0.jpg)
虽然再次吃到我可能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出几口就放下碗筷,但是我还是想它。
就像我想家一样。
[近日看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精选,颇有所感。吾试着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起居,也希望各位轻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