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趣的一家 |《我们仨》读后感

有趣的一家 |《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白雪红梅1 | 来源:发表于2023-03-25 06:49 被阅读0次

因为很喜欢杨绛,觉得她很有魅力,因此早有拜读她的作品《我们仨》的想法,正打算买书,恰好儿子买了这本书,他看完之后留给了我。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活色生香,还有他们仨不同时期的照片、钱瑗和父亲的画,图文并茂,很有趣。

年轻时候的钱锺书是一表人才,浓眉大眼,温文尔雅。杨绛女士年轻的时候衣着得体,端庄秀丽,他们两个很般配。钱瑗的长相和性格都随父亲,是一位知性而温婉的才女。

这本书是一部纪实性的散文,以妙趣横生、饱蘸浓情的笔触,叙述了作者一家三口人一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故事。从一家人的故事,了解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发生的大事。文章以倒叙的手法,开头就梦幻般描述了他们一家三个人走散的过程。我一边看,一边涕泪交加,心跟着作者一起痛。

杨绛是著名学者钱锺书的爱人。夫妻俩都是很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钱钟书先生德高望重,博大精深。钱锺书的小说《围城》曾被改编成很受欢迎的电视剧。杨绛翻译了《堂.吉诃德》。他们的独生女儿钱瑗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这个三口之家充满了浓厚的书香味,三个人各据一桌,读书或工作,忙碌是常态。然而,他们每个人都很有趣,尤其是钱锺书,童心未眠,风趣幽默,跟女儿钱瑗从小就是“好哥们“,两个人就像爱玩爱闹的姐弟俩,在一起玩得很嗨。杨绛相比之下是一位内心强大的大女人,但也不乏小女人的娇柔和情怀。他们这个家总能把苦日子过成快乐的甜日子。

钱锺书是清华大学毕业,被公派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学习外国文学专业。杨绛当时也考上了清华,但后来是在清华借读,他们结婚后一起赴英国牛津大学。钱锺书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后,他们又到法国巴黎学习一年。之后回到祖国效力。女儿钱瑗是在英国出生的。

1938年,28岁的钱锺书回国后,到清华大学任教,当时清华在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次年,锺书父亲要求锺书去蓝田一所大学任英文系主任。锺书是孝子,听从了父亲的安排。1941年,清华聘任钱锺书的决定落空,不得已,钱锺书到杨绛父亲的震旦女校任教。杨绛在小学任教,业余写剧本。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们夫妇同时被清华大学聘任教授。1952年,夫妻俩被调任文学研究所外文组研究员。

钱锺书曾从事翻译毛选和诗词,后又从事古典诗词研究,曾出版《宋诗选注》、《管锥编》。

钱锺书和杨绛的成就自不必说,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趣事。

钱瑗小名叫圆圆或者阿圆,从小聪明伶俐,酷爱读书,过目不忘。圆圆小时候,钱锺书在外地工作,暑假回家,三人居住在钱锺书父母家的客厅。圆圆不认识爸爸,对爸爸说:“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这是赶爸爸走。爸爸问她:“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圆圆道:“当然是我先认识,我一出生就认识我妈妈,你是长大后才认识的。”圆圆从小说话就这么有趣!

之后钱锺书跟女儿耳语了几句,圆圆跟爸爸成了好哥们。圆圆从小缺乏陪玩的人,爸爸成了她最好的玩伴,两个人玩起来不是父与女,而是弟弟和姐姐了。钱锺书经常大喊:“娘,阿圆欺我。”圆圆则霸道地堵着爸爸,说:“娘,爸爸干坏事,被我现场抓获。”

杨绛和钱锺书之间相处也很有趣。在学问上,钱锺书是杨绛和圆圆的老师,但在生活上,钱锺书就像个大男孩。

杨绛刚生完圆圆住院时,钱锺书一人在家生活。一天,他愁容满面来到医院看杨绛,说:“我闯祸了,墨水瓶打翻了,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安慰他说:“不要紧,我会洗。”第二次,钱锺书又把台灯砸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第三次,钱锺书又面带沮丧地说:“倒霉了,我把门轴弄坏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后来,杨绛把这些事都处理好了。

杨绛也有小女人的小心思。一次,钱锺书带钱瑗去看望父亲,回来时,把钱锺书父亲送给儿媳杨绛的礼物——一枚铜质的镂金字的猪符给了杨绛,杨绛像林黛玉一样地问道:“是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其他人都有?”锺书说:“给你一个人的。”于是,杨绛非常喜欢,视作珍宝。

钱锺书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给家人做早餐是他的家务。家里有什么事,他很负责任,都是提前联系并安顿好。他对妻子、女儿都很关心,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同时,锺书对他父亲很孝敬。

钱锺书家的保姆不识字,钱锺书就把要买的食物画成画,买鱼,就画一条鱼,买香蕉就画香蕉,保姆一看就明白了。

阿瑗给爸爸画了几幅像,有帅气的,也有专门扮丑的。

他们一家三口某人外出出差、郊游,或者干一些有意义的事,都把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三个人一起分享。他们称这些彼此欣赏的东西为“石子”。他们称外出游玩叫“探险”。他们一起去饭店吃饭,也善于观察别的桌子上的人的谈笑,称为“看戏”。

他们一家三口都是风趣幽默之人,虽然他们生逢的时代经历了很多的运动,三个人都吃过被整的苦头,但是,因为他们读书多,心态好,别人觉得惶惶然的事,他们心里有数,能在苦中作乐。

他们这个家和谐、有趣,充满欢乐。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在1997年,不满60岁的钱瑗因脊椎癌撒手人寰。1998年,88岁的钱锺书因病去世。他们这个家散了,变成了杨绛一个人的客栈。

相关文章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人物|从《我们仨》看可爱的钟书先生

    说来有趣,喜欢钟书先生却是因为他的夫人杨绛女士的《我们仨》。《我们仨》一书虽然是描述他们一家仨口的许多往事,可我却...

  • 《我们仨》的有趣事

    《我们仨》的有趣事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因为爱,所以爱

    关于曾厝垵的4928,它是一家涂丫馆。初识的印象,它有些神秘,也有些有趣,让人想一探究竟的感觉。那天我们仨兜兜转转...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我们仨

    书籍:《我们仨》 背景:很喜欢《围城》,前面的序时杨先生写的,文字朴实有趣,其中提到OO有写《我们仨》的小故事,后...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写的是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我今天要讲的我们仨,则是三个分布在这茫茫人海不同角落的个体。 我们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趣的一家 |《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eg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