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就觉得家里很乱、很杂,即便每周有阿姨过来打扫卫生,但还是觉得只是地面干净了,整个空间依然是数不清的物品。当意识到家里完全用不上这么多东西的时候,我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整理。
01 整理,该从哪里下手?
说是整理,但我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这刚开始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一些物件在某一个位置放着已是习惯,大家拿起来是相当顺手,如果我改变了这个习惯,家里的人下次找东西可能就都要来找我了。
另一方面来自于这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先生觉得我没事找事,俩孩子当然更愿意玩自己的,仅仅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有畏难情绪。
挑战归挑战,但整理还是要继续,因为自己做的选择,还是值得好好试一试。于是,在跟家人好一阵思想建设以后,我确定了要把屋里所有的书归类的思路,并把女儿拉入了一起整理的阵营。
之所以首选书,是因为它是家里最多的物件,每个人都有书,每个房间都有书,并且有些放在床头的书很久没有看,把它们作为首要的部分整理好,再整理其余的,会相对容易一些。
整理,选择挑战大的、还是挑战小的,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而来,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我一直就喜欢先做难题,所以我先整理最多的部分;一些朋友喜欢先把容易的题做好,所以可以选择先整理容易的部分。
而把女儿拉入整理的阵营,是因为我是需要被支持、被赋能的,刚刚好她想要把我的搬运工,于是可以好好开干。
家人的支持是我们生活里很有力量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另一半支持我们,那是我们的期待,另一半可以选择满足,也可以选择不满足。
而孩子的参与,不仅支持到了我们自己,也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认同;慢慢地,孩子会懂得,原来劳动是有意义的。
02 整理,我们整理的是物品吗?
此前,我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过整理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以为整理就是整理物品而已。但实际上,整理,是对自己、对关系的清理。
过程里,我一遍又一遍地问先生和孩子们,这件你还需要吗?那件你还需要吗?刚开始,他们会给我肯定或者否定回应;但他们也不确定的时候,他们会觉得烦躁,然后就会有情绪;这种情绪一多,他们就会较为粗暴地说留留留,从而引发我们小的争吵。
而在孩子这里,有些物件孩子是不想玩的、或者不喜欢的,但我却觉得可以,于是我们又会有一番探讨。
同时,我之所以有整理的行动,是因为我想要我自己舒服。所以,我付出的努力肯定会多一些。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我也有疲惫和厌烦的时候,这时候,我可能就会对先生发脾气,觉得我辛辛苦苦地想让屋子舒服,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屋子,为什么他就不能参与?
直到我再次给自己确认,我想要整理,是因为想要自己舒服。这个整理,是为自己。如果另一半愿意参与,表达自己的感激;如果另一半不愿意参与,也选择接纳。
这件事,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想要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自己舒服,所以我们有改变的动力;而另一半可能就觉得现在很舒服,所以没有那么多改变的动力,也就没有办法配合我们去改变。
夫妻之间,厘清界限,分清哪个部分是我的,哪个部分是对方的,这很重要。
03 整理结束,你将收获什么?
每个人关于整理的意义,当然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本来就不一样。
两天的整理,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桌,每个人的书也有了自己固定的空间。与此同时,家里的衣服等等,也都归了类,有自己的位置。
我喜欢这样互相在一起,又彼此独立的感觉。
所以于我而言,整理,不仅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还是一个接纳自己、接纳家庭成员的不一样的过程,更是一个一家人可以好好说话、好好表达在一起、好好表达可以暂时分离的过程。
愿我们养成整理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