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不迁怒,不二过,乃君子。”意思就是是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今年三月初,新闻上有一男子因为和妻子在家闹离婚,大肆争吵中他接连挥刀向十岁儿子的脸部、颈部、手部等部位砍去,把怒火迁移到孩子身上得以泄愤后选择了报警自首。儿子进了重症监护室,右手能否恢复正常仍有待进一步治疗。
该男子还毕业于某知名高校管理系,可见“迁怒于人”与受教育水平并不能画上等号。据医生说,孩子心理收到的伤害远大于身体,已经产生了对家人的抵触情绪,甚至家人在身边会选择拒绝吃饭。
而受到迁怒最多的群体无疑是医生。湖南邵东的王俊医生仅仅因为没有停下手中的手术为新生儿做清创手术,就被家属围殴致死。医闹事件多是病人家属由于不满于治疗结果、医疗费用等等原因,迁怒于医生,酿成一个个悲剧。
想来确实如鲁迅先生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君王发怒,庶民血流成河;庶民发怒,家畜遭殃;迁怒之链堪比食物链的递进撕夺。
朋友的班里开展了一项集体作业,要求分小组进行。室友小组一行三人在外进行市场调研时起了矛盾。三人之中,王同学对市场营销学比较擅长,也有过工作经验,所以由她当了组长。
调研过程中中,王同学怎么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于是把火全都迁到了另一个同学身上:“这你都不会?你会做什么?”
“我那么着急,你什么忙也帮不上?”
“你别打断我行吗!”
“你是客户你会怎么想?!”
连珠炮的语句还没等小组的所有人反应过来,她便怒气冲冲地往下一个调研地点而去,留下了二人面面相觑。
回去之后,冷静下来的王同学和其他人道了歉,道歉的原话是:“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你们不会理解我有多着急的。”这样的言辞,类似于交往中的强盗逻辑一般,一句:“我就是这样的人。”仿佛成为了理所当然迁怒别人,为自己买单的理由。
这种性格在情绪管理学中称为:理想自我,即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人比现在的自己更加强大的自我。但是有人为了达到这种自我,选择一步步努力积累。反之亦有人因为达不到这样的完美自我而责怪于社会,埋怨于周遭的人和环境。
有网友常这样调侃:人类运用的最好的交往方式不是分享,而是迁怒。
我们应当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成为它的奴隶。因为在被愤怒蒙蔽的状态下,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伤人伤己,脱口而出后的话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逞一时口舌之快,可能真的会得一世伤心之悔。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
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每天都会问自己的孩子,自己是谁,自己在哪儿。有一天儿子被老板骂了一顿,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中。结果父亲一见到他就又问了多年来每天都会问的问题。
儿子大发雷霆,冲着父亲发了一顿火,声称自己不认识他,让他该去哪去哪。结果父亲信以为真,独自出门久久未归。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才寻回了父亲。那倘若他找不回父亲,心里的悔恨与自责该有多大?
其实,迁怒于人伤害最深的还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只有亲人朋友会包容你的缺点,迁就你的情绪。
知乎中“管理自我情绪”下有一条回答这么说:在我们的情绪跟环境的变化当中,自己的观念就是一道控制器,幸运的是这个控制器是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的。只要你把观念调整好,我们就可以保持稳定的情绪。
我们要认识到情绪是我们的观念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反应,而我们的观念在操控我们自己。一念之差,不迁怒于人,不仅仅是情商的提现,更是人生路上的加减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