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宋英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宋英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作者: 湄若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3:05 被阅读4次

    乾隆与富察皇后

    热播剧《延禧攻略》里,温柔如水的富察皇后在得知丈夫不想上朝后,劝他说:“士子读书,农夫耕田,工人劳作,商人经商,每个人都在做他该做的事。”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组,有一位名叫宋英杰的资深主持人。在多年的工作中慢慢领略到节气文化的魅力,并不断改进他的工作方法,成为一个行业的楷模。

    九十年代的宋英杰

    二十多年来,人们习惯了他在卫星云图前西装笔挺的模样,还是会在不经意间,被他对工作的严谨和认真所打动。当人们翻阅了他的新书《二十四节气志》之后才发现,原来他身上还带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也是这种人文情怀让他将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并始终保持热情。主持人这份的工作,将他性格中的严谨和浪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他大放异彩。

    (一)

    1965年,宋英杰出生于南京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动力专业,成为了一名气象工程师。毕业后,由于出色的专业能力,他顺利进入中央气象台,为天气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他在播音主持方面的专长,将他从幕后推向前台,成为天气预报栏目的第一位播音员。在此之前,他就很喜欢练习自己的普通话。在他的观念里,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话没有太多的口头禅,这是一个人素养和品格的一部分。他喜欢聆听专业播音员的发音,对着镜子一字一句读报。音调,语音,用词,节奏,一个个微小繁琐的细枝末节,几近机械地训练着。所以,当宋英杰字正腔圆播报天气预报的时候,很多观众都误认为他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

      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对于主持人的推崇远不及当下热烈。宋英杰说,那时的自己很朴实。虽然不太清楚主持人的具体工作,但既然不影响自己的预报工作,那么当成一项业余爱好也是不错的。之后的成功则是锦上添花。

    (二)

    在播音方面的专长,不仅使他在事业获得了成功,还使他收获了爱情。1995年,已经因为播报天气而家喻户晓的宋英杰,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北京气象学院的新年晚会。他与一个小自己12岁的女孩刘珩一见钟情。刘珩被他富有磁性的声音所深深吸引,而对于严谨冷静的他来说,刘珩乐观的性格就如同冬日的暖阳,使人温暖。

      已过而立之年的宋英杰渴望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相恋四年后,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繁忙的工作让他们夫妇聚少离多,连共进晚餐都需提前预约。好在他们能够相互体谅,多年过去,他们仍相敬如宾,和睦的夫妻关系令人羡慕不已。在妻子眼中,他是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好男人,距离和时间并不会使他们之间的感情淡化。

      即使是天气预报主持人的妻子,也难免受到天气预报的欺骗。有一次,天气预报说气温27摄氏度,刘珩穿了一条裙子去上班。不料气温骤降,她在办公室冻得瑟瑟发抖。同事们纷纷嘲笑她,说她身为天气预报员的妻子,竟然也和他们一样,摸不透天气变化。

    (三)

    天气研究这么多年,宋英杰常常有个感触:科学很准确,但也有些冰冷,往往,它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感消磨了信任感。儿时,他的邻居曾是市气象站的工作人员,邻居播天气预报时总是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专有名词,他深知,非专业人士对这些名词的理解程度几乎为零,而天气预报的最大作用便是服务百姓。

      等到自己也开始播报天气的时候,为了达到效果,他会尽量将稿子写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尽量避免出现专业术语。要提到云贵准静止锋,他就说“今天暖空气还硬撑着,明天实在撑不住了,向西败退,所以昆明由22度降到8度。”将专业术语平民化的理念,也使得天气预报的收视率大增。

    宋英杰的播报方式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幽默。关注天气预报的人都知道,宋英杰说段子的能力一流,押韵、对仗说来就来。上个月北方人早已秋衣加身,华南地区还是30多摄氏度,宋英杰就在节目里对华南观众说:“冷空气纵然跨越万水千山,降温依然与我无关。”大年初五是南方天气的分水岭,之前暖得厉害,之后冷得厉害”,于是他说:“初五之前是暖意一探春,初五之后是寒气又袭人。”把《红楼梦》里的两个金钗“植入”到天气预报里。

      这种开创性、亲切的播报形式,让宋英杰成为中国天气预报风格化的“鼻祖”,2013年,他获得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金话筒奖”,成为气象行业第一人。今天气象主持人中仍流传着这样的话:“宋老师在电视里这样说了,那这说法就是安全的。”他成了这个行业的教科书。

    (四)

    即使是在这个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不论出差、旅游,他都会去和农民聊聊天。不论是东北的苞米地,还是台湾的稻田,宋英杰发现农民对每一年的气候变化了如指掌,对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感知比科学家更直接、直观。在播报天气时,他说平均气温升高用的是数字,但台湾种仙草的农民用的就是植物周期,他们说自己不懂数据,就知道气候变化让仙草生长期由原来一年的8个月变成了7个月。这更加印证了宋英杰以人为本,面向群众的工作理念。

    播报天气这么多年,观察天气已经成为宋英杰的生活方式。英国BBC一位同行说,气象主播看电影,哪怕情景描述的是一对恋人久别重逢后热情拥吻,也会马上关注到主人公背后的云是什么云,这是气象播报者的职业习惯。

      另一个职业习惯是看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凡是叫国家的地方,那里主要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他都看过。这些气象节目的制作者每年都有一次国际聚会,宋英杰前年还专门做过一个长篇幻灯片,总结了100多个国家天气预报的发展和特点,做了一次长达五六个小时的报告。

    在总结中,他发现,每个国家的天气预报节目都有各自鲜明的本土特征。中国的天气预报的本土特征是——不能挡图。在国外,挡住一部分地图去解说重点地区是很正常的,但在中国,一旦主持人挡了地图,就会收到许多“投诉”。

      早年间,宋英杰也觉得很冤枉,觉得他又不是做地理节目,地图的完整性不重要。后来,他渐渐他发现,每天,有将近1亿人收看《天气预报》,对他们而言,这不只是个天气节目,还寄托着许多人的乡愁。 有一年冬天,宋英杰看到微博里一位远嫁外省的网友留言说,今天通过天气预报得知家乡湖北迎来了第一场雪,她盯着地图泪流满面。宋英杰想到,在他主持的那两分钟里,全中国许多身在异乡的人听着预报,看着地图,想着家。一场初雪,一次降温,都拨动着他们敏感的情愫。

      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和流动范围的的扩大,天气预报成了空巢老人们的精神支柱。因为他们有晚辈在世界各地工作,他们想看看孩子们在怎样的天气里生活,想透过天气预报想念家人。通过天气预报,老人们会及时提醒工作繁忙的孩子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五)

    宋英杰被这份牵挂深深打动,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将自己的节目做到最好。

      大多数时候,不管规定的播报时间是多少,导播一喊停,宋英杰的话音就刚好落下。看似简单易做的工作背后要付出的心血却更多。播报时间的限制,使得每一分钟信息量极大。每天从海量的气象信息中遴选出观众最需要的东西也是对他极大的考验。

      由于播报时身后的地图并不是实物,主持人们都要看着监视器,对整个地图烂熟于心,快准狠地指出地点;手势伸出多少个手指,动作幅度大小都有讲究;而另一只手,还要控制遥控器。宋英杰笑称,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是老了比较难“痴呆”。

      宋英杰是幸运的,他将自己的爱好和专业都带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各方面能力,实现了人生价值。二十五年来,他早已走进了人们生活。一个人一旦利用优势进入擅长的领域,便会充满干劲。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是爱岗敬业、努力奉献的最佳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英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k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