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
革命类文本教学如何驾驭?

革命类文本教学如何驾驭?

作者: 读书打卡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07:42 被阅读0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发展为“四个自信”,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蕴含对革命文化的自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突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感知责任使命,树立崇高的思想、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拓展育人价值, 增强“文化自信”,——革命教育题材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出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相比2011版的《课程目标》,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其中课程目标新增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排在第一的就是文化自信;而课程的内容方面也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地革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重视。

    革命题材的主题作品蕴含了理想、爱国、艰苦奋斗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载体。革命文化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生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表征。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革命文化的课程资源,将革命思想、文化内涵融于课程实施中,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包含的民族思想与文化。

    二、难教难学——现实教学实践的问题

    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久远,学生在理解革命思想和文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老师反映此类题材教学难,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也学得较吃力,不理解,不懂。

    有些年轻教师自身也对革命思想理解不透彻,因此在教学中单纯疲于表面的“说教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或者教师在教学时脱离现实,把这革命精神奉为“高高在上”不可“接触”的“圣物”,学生自然很难理解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或者教师在解读文本中,出现多元解读的情况下,不知道该“抓”哪个,无法确定主要目标。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革命思想教育的内涵无法真正地深入学生内心,影响革命题材的教学价值地吸收和立德树人的落实;对学生而言,不利于激发学生红色经典的阅读兴趣,和对革命精神和价值的领悟。

    三、探索有效策略——革命题材课也

    革命题材的文本确实难教难学,但是也有法可依,有策可循。只要依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和文本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亦可以化难为易,让教师教得得心应手,让学生也乐趣无穷。那么,如何用好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如何让学生在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感悟革命精神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思考:

    (一)将内容与时代结合,增强当代性与可读性

    将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时,应加强内容的当代性和可读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愚公移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在革命时期转化为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并进一步在当代社会形成“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

    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中,可以将文本中的奉献精神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结合当下抗疫中涌现出的医务人员使命当前,责任担当的奉献精神。学生对当下的抗疫精神很熟悉,就发生在当下我们的生活的身边。这样就把精神灵魂化了,赋予了时代的新意义。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课文《七律·长征》的学习中,可以结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飞向太空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等,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围绕不同时代共同的民族精神,将党在革命战争中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当代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对革命精神当代性的理解,消除学生因年代久远对革命文化产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二)巧用微课资源助理解

    微课资源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革命题材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革命英雄们所处的时代久远,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到英雄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当时的背景情况,单靠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让学生理解其思想感情。微课有着独特的音频、画面优势。学生可以借助微课的声音和画面,拉近与课文时代的距离,易于形象直观地去感受和体会。化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1.课内基础资源——情境设置

    借助音画影视,获得审美感受。对学生而言,任何一次学习都是以原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在新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造既有经验,重新建构其经验的过程。 由于革命传统教育题材所记叙的人物、事件大多在七八十年前,小学生在阅读时难以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基础来帮助理解,因而往往无法想象当时形势的严峻和战争的残酷,难以理解革命先驱为争取民族解放抛家舍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比如教学《七律·长征》时,可以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 通过学生观看长征的视频,了解长征的背景,让学生处于情境之中,消除学生的历史陌生感,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感知长征那种不怕牺牲,不怕难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他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获得综合性的审美感受。

    同时,课外引导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红色题材的电影,运用口、耳、心去学习红色教育、感受红色精神。

    2.课外延伸资源——开发微课资源

    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对天简单的电脑操作已基本懂。当下小视频资源丰富有趣,学生的兴趣较高。因此可以结合革命题材特点,布置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微课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必然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又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理解。

    比如,《开国大典》一课,可以在课前设置问题情景:如果请你策划一次国庆庆典,你会怎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录制简单的小视频或通过搜集网络资源,将其整合成微课进行展示交流。有的学生设计出航天飞船、飞机等国家重器,来展示国家强大的形象;有的学生设计健在的抗战英雄、当代为国做出贡献的英雄,展现社会对英雄的崇敬之情等。学生设计的内容不同,但都能体现出对国家英雄最崇敬的感情。

    (三)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红色教育

    课堂只是小天地,生活才是大课堂。 学生要想真正将课本的精神领悟透彻,还需通过实践活动将其精神进行内化,进而转变为自己的行动。革命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将学生健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融入到生活中爱国、爱民族的点滴行为。

    1.社区志愿活动

    比如,在学生学完了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后,让学生感悟到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活动,虽然只有二年级的学生,但也可以为社区的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力事,如给老人讲讲故事;做手工小礼品送给老人。

    2.革命纪念地研学活动

    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开展诸如“探寻先辈足迹,学习身边模范”“瞻仰烈士墓,采访老红军 ”参观革命纪念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点滴行动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感受生命的崇高。如在讲完《吃水不忘挖井人》以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假期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前往江西瑞金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色景点去现场感受毛泽东同志当时挖井的场景。相信通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对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悟会得到进一步加深。

    3.拓展史实资料,阅读红色经典,传承英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主张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阅读经典。”

    革命英雄题材的作品,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是现在的学生无法真正体会的;革命英雄的舍生取义,也是学生们无法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的。因此拓展一定的历史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唯有了解历史,知晓过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英雄的行为,才能感同身受,从而内心深处产生向善的力量,促进价值观的重组和建立。如教学完《倔强的小红军》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草地夜行》《小红马》《金色的鱼钩》等相关文章 ,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深入感悟,举一反三 。

    阅读是输入性知识,还要输出,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定期举办“革命小英雄故事演讲会”红色故事分享会等,让学生在表达中进一步认同国家民族精神,升华和提高思想价值观,自主增强“文化自信”意识。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李大钊、叶挺、 刘胡兰、 董存瑞、 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和同学交流。”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有这样一道课后题 :“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革命英雄题材类课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充分利用好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育人价值,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体会革命文化的精神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的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革命类文本教学如何驾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ks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