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
驳被害者有罪论

驳被害者有罪论

作者: 赵废鹅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07:20 被阅读0次

上街,无意中听见一位母亲斥责孩子:“怎么老师偏要你罚站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一定也不守纪律了。”

小男孩满脸通红地解释:“我没有!是他们在说小话,我要他们别说了,结果老师反而要我罚站!”

我看着因为受到怀疑而激动万分的小男孩,心疼不已。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多常见的受害者有罪论啊!

抑制不了兽性的男人犯了强奸罪,会有人说是那个女孩穿着暴露;

横行霸道的小混混随意羞辱同学,会有人说是那个男孩不懂得拒绝与反抗;

婚姻里一方背信弃义出了轨,会有人说是另一方不懂得维护与保养感情……

其实这些人的想法未必毫无道理可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受害者理论会让人们有一种被保护的错觉:你看,她强奸是因为穿了裙子,那我不穿裙子,我就特别安全。

人类进化学也能找到解释: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就是“想象力”,这种能力会让他们习惯于为日常生活的所有事情编出个来龙去脉来。“因为受害者××,所以加害者××”,是人脑中最简单不费力的故事结构。

此外,发表这种观点的人还容易获得一种掌控感,因为加害者通常强大而受害者往往弱小,他们抵抗不了前者,不过对后者耍耍嘴皮子还是很容易的。

但只要仔细想想,驳斥这些观点很简单:

你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是苍蝇这种德行,怎么能以世俗的道德去要求它呢?你不也常常被苍蝇叮吗?难不成你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所以苍蝇替天行道?

同样的俗语还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其实一个巴掌是可以拍响的,你对着一面锣鼓拍拍,不仅可以响,声音还大到震天。

一个人该不该被惩罚、一个人有没有罪,要放到具体的故事具体的情节里来看,更要由有评价资格的人来定义。不是说一听到有人受了伤害,就马上想着批评人家,好歹先听个理由吧?进一步说,就算捕风捉影到一些内容,但我们怎么知道孰真孰假?宁愿相信被害人犯错的臆想,都不愿意承认加害者有罪的事实,何解?

强奸罪、校园霸凌等等受害者们,之所以被选中,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而是因为那些罪恶之念、因为那个罪恶之人。

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击受害者,只会让加害者们越来越猖狂;唯有根据事实惩治加害者,才是使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关键。

正如同前几年深圳公安火遍全网的公告:

“小裙子,你尽管去穿!色狼,我们来抓!”

这才是美好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关文章

  • 驳被害者有罪论

    上街,无意中听见一位母亲斥责孩子:“怎么老师偏要你罚站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一定也不守纪律了。” 小男孩满脸通红...

  • 被害者有罪论

    不要对他人告诉自己曾经痛苦的经历,因为这会成为他们的饭后谈资,甚至不屑一顾的嗤笑。 对信赖的人坦诚,将曾经...

  • 实名diss“被害者有罪论”

    在受害者身上,他们试图寻找罪恶 在加害者身上,他们试图寻找善良 中科院一研究生招待远道而来的同学,被砍数刀,不幸身...

  • 驳论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有意思的看上去的“驳论”,比如黑白永远是经典搭配,;比如阳光带点雨才有彩虹;再比如,下午茶的两位明...

  • 驳论

    少数人掌握真理――少数服从多数人制 不平行的宇宙 按照平行宇宙说(或者说量子纠缠)有如下事件 ①张三是一个普普...

  • 驳论

    这两天没事在简书里写回忆录,说实话写的不好。 其主要原因是文章不修边幅,也不修改。想到哪写到哪。写完就...

  • 驳论

    很多人都认同一个观点: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那问题来了,这个观点对呢还是错呢?!

  • 02-王彤欣-第二次作业#科研写作训练营#

    1) 立论;驳论;立驳兼顾 2) 故事线:情节化思维:what, and why - then what, and...

  • 驳“反受害者有罪论”——无耻的闹剧

    p1说道,大概是有些人钻了受害者定义不明确的漏洞,肆意扩大“受害者一词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他们似乎是想带...

  • 谁是被害者

    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被害者谁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驳被害者有罪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lt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