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无意中听见一位母亲斥责孩子:“怎么老师偏要你罚站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一定也不守纪律了。”
小男孩满脸通红地解释:“我没有!是他们在说小话,我要他们别说了,结果老师反而要我罚站!”
我看着因为受到怀疑而激动万分的小男孩,心疼不已。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多常见的受害者有罪论啊!
抑制不了兽性的男人犯了强奸罪,会有人说是那个女孩穿着暴露;
横行霸道的小混混随意羞辱同学,会有人说是那个男孩不懂得拒绝与反抗;
婚姻里一方背信弃义出了轨,会有人说是另一方不懂得维护与保养感情……
其实这些人的想法未必毫无道理可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受害者理论会让人们有一种被保护的错觉:你看,她强奸是因为穿了裙子,那我不穿裙子,我就特别安全。
在人类进化学也能找到解释: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就是“想象力”,这种能力会让他们习惯于为日常生活的所有事情编出个来龙去脉来。“因为受害者××,所以加害者××”,是人脑中最简单不费力的故事结构。
此外,发表这种观点的人还容易获得一种掌控感,因为加害者通常强大而受害者往往弱小,他们抵抗不了前者,不过对后者耍耍嘴皮子还是很容易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61082/ff78f095fe990dcf.jpg)
但只要仔细想想,驳斥这些观点很简单:
你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是苍蝇这种德行,怎么能以世俗的道德去要求它呢?你不也常常被苍蝇叮吗?难不成你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所以苍蝇替天行道?
同样的俗语还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其实一个巴掌是可以拍响的,你对着一面锣鼓拍拍,不仅可以响,声音还大到震天。
一个人该不该被惩罚、一个人有没有罪,要放到具体的故事具体的情节里来看,更要由有评价资格的人来定义。不是说一听到有人受了伤害,就马上想着批评人家,好歹先听个理由吧?进一步说,就算捕风捉影到一些内容,但我们怎么知道孰真孰假?宁愿相信被害人犯错的臆想,都不愿意承认加害者有罪的事实,何解?
强奸罪、校园霸凌等等受害者们,之所以被选中,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而是因为那些罪恶之念、因为那个罪恶之人。
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击受害者,只会让加害者们越来越猖狂;唯有根据事实惩治加害者,才是使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关键。
正如同前几年深圳公安火遍全网的公告:
“小裙子,你尽管去穿!色狼,我们来抓!”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61082/bb3a66890b4a627a.png)
这才是美好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