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黄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一生著述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共计有著述22部,198卷。
著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考》、《评注八代文宗》、《春秋义例》、《论语笺疏》、《袁氏易传》、《史记定本》、《袁氏政书》、《两行斋集》、《宝坻劝农书》、《袁了凡家训》、《袁了凡纲鉴》、《群书备考》、《石经大学解》、《历法新书》、《中庸疏意》、《摄生三要》、《尚书纂注》等。
袁了凡是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的最早倡刻者。
袁了凡隆庆三年(1569年),至南京国子监,游栖霞山,访云谷法会(云谷禅师),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受云谷“立命”之学,改号“了凡”。
万历元年(1573年),生母李氏去世。于嘉善县城东门的大胜寺(塔院)习静,与幻余禅师(法本)倡议将梵夹本藏经翻刻为方册本,此册藏即后名之《嘉兴藏》。幻余,嘉兴人,魏塘大胜寺僧,了凡倡刻方册之首应者,是山西五台山创刻和浙江余杭径山寂照寺刻藏的负责人。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与达观大师(紫柏真可)在敞庐商议刻藏之事。八月,善事三千满,九月十三日,复起求进士愿。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与达观弟子密藏(道开)在嘉兴楞严寺筹刻印《嘉兴藏》事,起草撰写募刻方册缘文。
居士中同盟发愿担任募款的有曾干亨、傅光宅、瞿汝稷、唐文献、曾凤仪、徐琰、于玉立、吴惟明、王宇泰、袁了凡十人。紫柏和密藏到北方劝募,又和憨山(德清)订盟。这一刻藏运动便扩大影响到南北僧俗中,而终于实现其事。
万历十七年(1589年),《嘉兴藏》在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正式开刻。
《嘉兴藏》的特点,是它的装订方式之‘易梵筴为方册’。亦即将早期流行的梵筴本改为今人所谓的‘线装书’形式。
倡刻者袁了凡,紫柏、密藏,都很注意搜集藏外著述,开版以来即陆续刻出,所以后来汇成庞大的续藏、又续藏,此实为【嘉兴藏】内容之一特点。至于这部分内容,有义疏、各宗著述、忏仪、语录以及融通、护教等籍。义疏以解释《楞严经》的为多,其次是《金刚》、《圆觉》、《华严》、《法华》等经疏及《起信论疏》等。各宗著述则有天台、贤首、慈恩、律、净等籍。
功过格准备加印,附录这段缘起,以便生信践行功过格。
网友评论